• 1. 课程名称 财政学 主讲教师 赵春青 联系电话 3928352 E-mail:zcq@jzdd.ha.cn
    • 2. 第一章 导论本章的重点是财政产生的条件和财政的发展。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一、财政的产生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1、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2、政治条件: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
    • 3. 二、财政的发展(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1、收入:王室土地收入 贡赋收入 军赋收入 捐税收入 2、支出:王室支出 祭祀支出 军事支出 农业等生产性支出(二)封建制国家税收 1、收入:田赋捐税收入 官产收入 专卖收入 特权收入 2、支出:军事支出 国家机构支出 王室支出 文化等支出 生产性支出
    • 4. (三)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1、收入:税收 债务收入 国有企业收入 2、支出:军事支出 国家机构支出 文教支出 经济支出
    • 5. 第二节 财政学说简介一、中国古代的财政思想 中国古代的财政思想产生比西欧国家早,如春秋时期的管仲、西汉时期的桑弘羊等他们就提出以财政手段去调节经济,但是,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束缚,使财政发展很缓慢。 二、资产阶级财政学说 1、资产阶级财政学说的古典时期 2、凯恩斯经济学说时期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财政学说的发展时期
    • 6. 第二章 财政的概念和职能 重难点:1、财政的定义 2、财政的特征 3、财政的职能
    • 7.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一、财政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的过程 二、财政的特征 1、分配的主体----国家 2、分配的对象-----剩余价值 3、分配的目的-----实现国家职能 三 、财政的定义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分配。
    • 8. 第二节 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 一、公共产品及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收益的非排他性 3、取得方式的非竟争性 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1、公共产品 2、外部效应 3、不完全竞争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与失衡
    • 9.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的配置职能 二、收入的分配职能 三、经济的稳定职能
    • 10. 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 一、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 1、基本建设支出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3、流动资金支出 4、文教科卫支出 5、国防支出 6、债务支出
    • 11. 二、按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分: 1、补偿性支出 2、消费性支出 3、积累性支出 三、按财政指出的经济性质分: 1、购买性支出 2、转移性支出
    • 12.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用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衡量财政分配的规模,反映了财政分配的真实规模。 二、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三、中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分析 1、政策性调整 2、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管理体制上的原因 4、统计原因
    • 13.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原则 一、量入为出的原则 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 三、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 14. 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本章的重点: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支出的性质;文教科学支出的管理
    • 15. 第一节 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经费支出 一、性质 1、都属于国家政权建设支出 2、都属于社会消费的非生产性支出 二、控制 1、行政管理支出的控制与结构优化 2、国防经费的控制与管理
    • 16. 第二节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一、性质 1、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2、属于非生产性支出 二、内容 1、按部门分: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 2、按用途分: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 三、管理 1、定员定额管理 2、预算管理
    • 17. 第三节 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政府投资的特点与范围 我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比重下降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下降是一致的 。 二、基础产业的发展和财政投融资 三、财政的农业投资
    • 18.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重点: 1、社会保障支出的概念 2、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筹集模式 3、财政补贴的定义 4、财政补贴的改革
    • 19.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1、社会保险 2、社会救助 3、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 4、社会优抚
    • 20.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1、51—57年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始阶段 2、58—66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发展阶段 3 、66—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保障制度受到干扰和破坏阶段 4、76—86年社会保障制度初步改革和进一步发展阶四、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 1、由取得工资收入的职工和职工的雇主各交纳一般的社会保障税 2、财政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资金 五、社会保障的资金筹集模式 1、现收现付制 2、完全基金式 3、部分基金式
    • 21. 第二节 财政补贴支出 一、财政补贴的定义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 二、财政补贴的内容 1、价格补贴 2、企业亏损补贴 3、外贸补贴
    • 22. 4、住房补贴 5、职工生活补贴 6、财政贴息 三、财政补贴的改革 1、减少补贴项目 2、调整补贴重点 3、改革补贴方式
    • 23. 第六章 财政收入总论重点: 1、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 2、财政收入的规模计算方法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财政收入 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 1、C。不能形成财政收入 2、V 。能形成财政收入,但占的比重较小 3、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24.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分析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限指标制约的指标是政府实现各项职能所需要的财政收入。 (二)财政收入的上限指标制约的因素: 1、国民收入总量 2、剩余产品总量 3、剩余产品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 二、财政收入规模的计算方法 1、经验数据法 2、要素分析法
    • 25. 第七章 税收原理重点: 1、税收的定义 2、税收的特征 3、税收的性质 4、税收的转嫁
    • 26. 第一节 税收的性质和特征 一、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利用政治权力,依据法规,强制无偿的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中所形成的一种财政收入。 二、税收的性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税收的形式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 27. 第二节 税收的术语 一、纳税人 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相关名词:1、负税人 2、扣缴义务人 二、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 相关名词: 1、税目 2、计税依据 3、税源
    • 28. 三、税率 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 1、比例税率 2、累进税率 3、定额税率 四、附加、加成、减免 五、课税基础 六、违章处理
    • 29. 第三节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一、税收的转嫁方式 1、前转 2、后转 3、混转 二、税收的公平与效率 (一)税收公平原则 1、纵向公平 2、横向公平 (二)税收效率原则 1、税收的经济效率 2、税收的行政管理效率
    • 30. 第八章 税收制度重点 :1、流转税 2、所得税
    • 31. 第一节 流转税 一、流转税的对象 流转税的对象是流转额 二、流转税的主要税种 1、增值税 2、消费税 3、营业税
    • 32. 第二节 所得课税一、所得税的定义 所得税是以纳税人的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二、所得课税的税种 1、企业所得税 2、涉外企业所得税 3、个人所得税
    • 33. 第九章 国际税收重点:1、税收管辖权 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 3、税收饶让
    • 34. 第一节 国际税收的含义一、国际税收的概念 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在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对税收的分配关系。 二、国际税收的研究对象、范围、方法 三、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
    • 35. 第二节 国际重复征税及减除方法一、税收管辖权 (一)税收管辖权的定义 税收管辖权是指一个主权国家拥有的对于税收的征收一管理权力。 (二)税收管辖权的性质 1、地域管辖权 2、居民管辖权 二、国际重复征税 (一)国际重复征税的类型 1、法律性重复征税 2、经济性重复征税
    • 36. (二)国际重复征税产社生的原因1、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2、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3、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三、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 1、扣除法 又叫列支法 2、免税法 又叫豁免法 3、抵免法
    • 37. 四、税收饶让税收饶让也称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纳税人在国外得到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税法规定的税率补征。
    • 38. 第三节 国际税收协定一、国际税收协定的概念 国际税收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协调相互之间税收分配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经由政府间谈判,所签定的确定各自权利与义务,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书面协议。 二、国际税收协定的内容 1、协定适用的范围 2、协定基本用语的定义 3、各类所得与一般财产的规定 4、明确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 5、有关特别规定 6、国际税收协定本文
    • 39. 第十章 国有资产收益重点: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3、健全国有资本金制度
    • 40.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国有资产的概念国有资产是指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是国家依据法律制度取得,或由于资金投入、资产收益、接受馈赠而取得的资金。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 1、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2、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3、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4、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 41.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是指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称。 1、组织管理形式 2、管理权限的划分方法 3、管理机构设置
    • 42.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原则 一、物质利益兼顾原则 二、利润分配制度规范化原则 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 43. 第三节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一、国有企业利润的概念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三、健全国有资本金制度 1、国有资本金预算 2、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 3、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4、其他配套制度
    • 44. 第一章 国债重点: 1、国债的特征 2、国债的规模 3、国债的偿还 4、国债的市场
    • 45. 第一节 国债的概念 一、国债的概念 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其职能的需要,在有偿的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二、国债的特征 1、有偿性 2、自愿性 3、灵活性 三、国债的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的功能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 46. 第二节 国债的规模 一、国债的负担 1、认购者即债券人的负担 2、政府即债务人的负担 3、纳税人的负担 二、国债的限度 1、国债规模首先受认购者负担能力的制约 2、国债规模还受政府偿债能力的制约 3、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也是制约国债负担能力和限度的重要因素
    • 47. 第三节 国债制度 一、国债的种类 二、国债的发行 1、国债的发行和推销机构 2、国债的发行机构 3、国债的发行方式 4、国债的利率 三、国债的偿还 1、国债的偿还 2、国债的付息方式 3、偿债的资金来源 四、国债市场 (一)、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二)、国债市场的功能 (三)、我国的国债市场 1、一级市场 2、二级市场
    • 48. 第十二章 国家预算重点: 1、国家预算的组成 2、国家预算的编制程序 3、国家预算的调整方法
    • 49. 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概念、分类和组成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是国家的财政收支计划,它是以收支平衡表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二、国家预算的分类 按预算的编制形式分: 1、单一预算 2、复式预算 三、国家预算的组成 1、中央预算 2、地方预算
    • 50. 第三节 国家预算法 一、国家预算法的指导思想 二 、预算管理职权 三、预算的编制 从下而上、从上而下相结合 四、预算的执行的调整 1、局部调整 2、全局调整 五、决算 决算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总结和终结。
    • 51.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重点: 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 2、分税制
    • 52. 第一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实质 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是在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通过职责和权限的划分,正确处理各级政府的权责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解决好在国家预算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
    • 53. 第二节 分税制的预算管理体制 一、分税制的概念 二、分税制的内容 1、分税 2、分权 3、分征 4、分管
    • 54.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的选择重点:1、财政政策 2、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
    • 55. 第一节 财政平衡 一、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 1、收入大于支出,有节余 2、收入小于支出,有赤字 3、收入与支出相等,平衡 二、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 弥补的方法: 1、动用历年财政节余 2、发行政府债券 3、向银行投资和借款
    • 56. 第二节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工具: 一、税收 二、预算 三、补贴
    • 57.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一、财政与银行的密切联系 1、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体系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 2、财政拨付的一部分资金,形成银行自有资金的一个来源 3、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纳税义务人,依法向政府纳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一项来源。 4、银行是政府公债券发行和交易的参与者 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手段 1、法定存款准备金 2、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 1、“双紧”政策 2、“双松”政策 3、“一松一紧”政策 4、“一紧一松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