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财政与税收第 六十三 讲(复习)主讲教师: 吴斌1
    • 2. 财政与税收期末复习考试题型及分数分布: 单项选择题 (10分) 、判断题(20分) 名词解释(24分)、问答题 (22分) 计算题 (24分)2
    • 3. 财政与税收研究范畴国家的宏观经济实际上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收入-支出=结余 (一)收入 :税,债,费,利 1、税收收入 2、债务收入(国债) 3、收费收入 4、利润分配收入中央 税收地方税收3
    • 4.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和财政的职能[重点掌握] 1、财政产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 2、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的特点 3、资产阶级财政学说的代表人物 4、财政的职能 财政在国民经济活动中主要承担三种职能:资源配置(Allocation)职能、分配(Distribution)职能和宏观调控的职能。 5、 发展中国家财政的特征及中国财政的特点   4
    • 5. 第二章 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分析 [重点掌握] 1、财政收入的概念和分类 2、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 (1)总数指标:财政收入总额 (2)相对数指标: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5
    • 6. 4、公债收入和公债管理 分析公债首先要明确的是公债在整个经济中,在财政中承担着怎样的角色,在确定了其角色之后,紧接着就可以由公债的性质来确定其量的规定性,即公债的规模。 在对公债的进行了定性、定量地分析之后,那么紧接着就会产生一系列公债事物操作上的问题,即公债是如何发行的、该由谁来充当公债的买者以及怎样才能将这类债券推销出去,到期应该如何偿还,而所有这些与公债运行有关的活动又都属于公债管理的范畴。6
    • 7. 重点掌握什么是公债? 国债的特性 税收凭借其强制性、固定性与无偿性这三大特性稳居财政收入的第一位,相形之下,国债的特征则是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 西方国家国债理论的演进 7
    • 8. 公债的作用公债的流动效应和利率效应 8
    • 9. 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及其国际比较 (见教材P56-57)国 债期初余额本期发行额(财政支出)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累计余额(GDP)动态静态9
    • 10. 1、国债负债率=当年国债余额/年度GDP; 2、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GDP; 3、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财政支出; 4、偿债率=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10
    • 11. 第三章 财政支出 【本章提要】 财政支出又称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财政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财政支出上,政府干预、调节经济的职能也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的。因此,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往往反映一国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所进行的活动范围和政策选择情况。 本章重点 1、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2、财政支出的增长与控制 3、财政支出宏观和微观角度的经济分析11
    • 12.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一、财政支出理论的演变(见教材P63) 1、亚当斯密的财政支出理论 2、瓦格纳的财政支出理论 3、皮考克和魏斯曼的财政支出理论 4、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理论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照财政支出的性质分类 1、购买性支出 2、转移支出(转移支付transfer) 12
    • 13.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增长与控制财政支出增长的成因分析 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客观上要求社会必须提供与之适应的一定比例的资源,用于提供社会公共事务,以满足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社会共同需要。 国民经济发展对社会公共事务的需求之间的关系不存在固定的模式,但总的趋势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社会公共事务的需求量越大,从而导致财政资源外在比例的提高。 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政府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财政支出需要方面的原因; 二是财政资源供应方面的原因。 13
    • 14.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经济分析 [本节提要]一般认为,政府部门制定决策和私人部门制定决策是十分不同的。在私人部门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使其开支和生产的决策达到最优状态,而在政府部门中,决策是通过政治程序由政府计划机制制定的,市场机制对于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并不起作用。虽然客观上不存在市场机制,但经济学家们试图用市场机制对财政支出进行分析和决策,导致产生了所谓模拟经济分析的方法。 对财政支出的经济分析,一般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从宏观的角度,就整体的财政支出决策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二是从微观的角度,就某一项目或方案的财政支出决策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 14
    • 15. 第四章 国家预算 【本章重点】 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 掌握国家预算的分类和职能;我国的国家预算组成;国家预算的理论依据包括年度预算平衡论、周期预算平衡论和财政职能论。 第二节 国家预算制度 了解国家预算原则和预算的组织形式。 第三节 预算程序 一般了解预算程序即预算编制、预算批准、预算执行和预算事后监督四个阶段。 第四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一般了解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收支划分的原则;收支划分的形式。 15
    • 16. 什么是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编制的每一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支出和平衡的计划,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它是国家管理社会经济事务、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具体形式上看,国家预算是一个具有法律地位和技术性的文件,它是所在财政年度的预期收人和支出的一览表,反映政府在年度内进行财政收支活动所应达到的各项收支指标和收支总额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所有政府活动中财政总是起支配作用,法律要付诸实施,政策要贯彻执行,都需要通过财政支付,政府资金的筹集和支出从根本上规定着政府的活动范围与方向。 因此,国家预算反映了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 16
    • 17. 重点、国家预算的理论依据 伴随着西方国家预算的发展过程,西方国家预算的基本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年度预算平衡论、周期预算平衡论和财政职能论。 17
    • 18. 第二节 国家预算制度 [本节提要] 预算制度是有关预算的各种法规制度的总和。即预算应有怎么样的结构、应该如何编制、怎样建立和执行预算等的全部法规制度。具体地说,预算制度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有关在预算体系内处理各经济主体之间的预算关系的制度,这就是以收支划分为核心的预算体制,其主要问题是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集权与分权的问题。其实质就是集中与分散的分配关系。 二是有关预算制度的其他内容,包括预算原则、预算的组织形式、预算的范围和预算的工作程 序。 18
    • 19. 名词解释什么是复式预算、绩效预算和零基预算。 19
    • 20. 【第五章 财政政策】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掌握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手段和财政政策效应的概念。重点掌握财政政策的分类和财政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运作机理:掌握有关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宏观经济的简单均衡模型和财政政策的作用功能以及相机抉择原理和内在稳定器原理。 第三节 西方财政政策理论的演变:掌握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以及货币主义的财政理论和财政政策。 20
    • 21. 财政政策的分类 1.根据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不同进行分类 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减少收入、扩大支出来增加总需求的。 在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也称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采取的财政措施是:减少税收、增加公共工程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实行赤字预算,发行公债。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收入、减少支出来压缩总需求的。 采取的手段是:提高税率、减少购买支出和补助支出,实行盈余预算。 21
    • 22. 财政政策的运作机理 财政政策在提高C+I+G线中如何发挥其功能,可以有以下四方面途径。 (1)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减税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减税后个人用于消费的部分增加,就可以将C线提高; 二是减税后私人投资也会增多,将C+ I线提高。 (2)增加转移支付,它可以使C线提高。 (3)增加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它可以在C+ I线不动的条件下,将C+ I +G线提高。 (4)以上三种手段的组合。 22
    • 23. 西方财政政策理论的演变 1、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和财政政策 2、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和财政政策 23
    • 24. 第六章 税收原理本章主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定义,税收的特征,税收原则。 第二节 税收制度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违章处理等要素。 要重点理解: 1、纳税人;2、征税对象;3、税率;4、纳税范 第三节 税收要素分类 第四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归宿 复习时一般了解。24
    • 25. 第一节 税收的基本概念 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定义,税收的特征,税收原则。 25
    • 26. 税收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税收的 基本含义主体目的凭借依据特点地位国家为实现 国家职能政治 权力法律无偿 取得财政收入的 基本形式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 基本特征26
    • 27. 第二节 税收制度构成要素 本节主要内容有: 税收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税收法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是国家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它确立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 税收制度一般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违章处理等要素。 27
    • 28. 第三节 税收制度要素分类 税收是一个总的范畴,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总是由许多不同的具体税种构成的。 在众多的税种中,虽然每个税种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但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去分析,用某一特定的标准去衡量,就可以发现有些税种具有相同的性质、特点和相近的功能,从而可以区别于其他各种税种而形成一类。 税收制度要素分类是指在税收立法和税法理论上,根据各种标准对税收进行的区分和归类。 28
    • 29. 直接税和间接税 1、定义 直接税是指税负由纳税人直接承受而不转嫁于他人的税种。直接税以归属于纳税人的所得和财产为征税对象,即税收法律主体与税收经济主体保持一致。 2、直接税的特点 直接税的显著特点是: (1)直接税的纳税人较难转嫁其税负。 (2)直接税税率多采用累进税率,根据纳税人所得和财产的多少决定其负担水平。 (3)直接税中的所得税,可以根据纳税人的生存能力和状况设置相应的减免额,使纳税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得到保障。 29
    • 30. 间接税间接税是指税负能由纳税人转嫁于他人承受的税种。 间接税主要是对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征税,纳税人通常把间接税款附加到或合并于商品价格或劳务收费标准之中,实际是由消费者最终承担税负。 30
    • 31. 第四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归宿 一、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一般而言,是指纳税人或负税人因国家征税而承受的利益损失或经济利益转移。它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在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数量关系和纳税人或征税对象随税收的量度状况。 税收负担一般用相对值表示,反映一定时期纳税人的实纳税额与其征税对象价值的比率,即税收负担率。 这个比率通常被用来比较各类纳税人或各类征税对象的税负水平的高低,因而是各国政府研究制定和调整本国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31
    • 32. 二、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 1、税负转嫁和归宿概念 税收转嫁是指在经济流通中,纳税人将其所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如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他人的一种经济现象。 32
    • 33.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财政与税收第 六十四 讲(复习)主讲教师: 吴斌33
    • 34. 【第七章 流转税制】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流转税的性质和特点 重点掌握流转税的性质和基本特点 第二节 流转税制设计 重点掌握流转税制设计或制定中如何确定和选择其课税对象、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税率结构等基本要素。 第三节 税收制度要素分类 介绍了流转税制类型,即将流转税分为周转税、销售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四种类型。重点掌握各种流转税的特点。 第四节 流转税制模式 流转税制模式包括周转税制模式销售税和消费税结合模式,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流转税制结构和如何选择流转税制模式。 34
    • 35.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流转税制的课税对象、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税率结构等基本要素。这是全面掌握和执行流转税的前提。35
    • 36. 第一节 流转税的性质和特点 流转税性质 从消费角度看,流转税是对个人和企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课税,因此,也可以称为消费税。 从经营角度看,流转税是对企业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经营收入征税,因此,也可以称为营业税。 从消费和经营角度同时看,流转税课征的商品范围包括商品和劳务,其中,商品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资本品和消费商品。 流转税的商品征税主要是对消费商品交易征税,对以财产形式出现的资本品,如土地、房产、权益交易转让也往往纳入商品课税的商品范围,因此,也可以称为交易税。 流转税的名称和表现形式尽管很多,但在本质上都是对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征税,属流转税的范畴。 36
    • 37. 第二节 流转税制设计 流转税是对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而征收的大类税收统称,由许多具体形式的税种组成。 这些税种尽管具体形式不同,但在税制设计或制定中都会遇到课税对象、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税率结构等基本要素,并需对这些要素作出选择。 37
    • 38. 第三节 流转税制类型 根据流转税的课税对象、征收范围、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税率形式等基本要素的不同政策选择,大致可把流转税分为周转税、销售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四种类型。 38
    • 39. 【第八章 增值税】 增值税涉及内容比较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税种,本章是对增值税内容的概括,主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 重点掌握增值税的性质和基本特点。 第二节 增值税基本制度 其内容包括: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增值税两档税率的确定; 第三节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掌握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以及增值税的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免)税; 第四节 增值税征收管理 其内容包括: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期限以及增值税纳税地点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 39
    • 40. 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 一、增值税及其特点 增值税的概念 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采用的一个税种。对增值税的理解要从增值额入手,而增值额可以从两种角度来理解: 二、增值税及其综述 40
    • 41. 第二节 增值税基本制度 一、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等税收基本要素 凡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均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在纳税实务中,我国将增值税的纳税人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二、其他要素 41
    • 42. 第三节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的计算是增值税中的重点部分,必须掌握 42
    • 43. 第四节 增值税征收管理 43
    • 44. 【第九章 消费税 】 第一节 消费税概述 介绍消费税及其征收目的,我国消费税的特点。 重点掌握消费税的性质和基本特点。 第二节 消费税基本制度 其内容包括: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消费税税率的确定。 第三节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了解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税目、税率、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及纳税地点等内容。掌握消费税的计算方法,以及消费税的税务处理;难点是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判别及其应纳税额的计算。重点是应纳税额的计算;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含增值税销售额的换算和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等内容。 第四节 消费税征收管理 了解消费税的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及纳税申报等及其征收管理等内容。 44
    • 45. 【第十章 营业税 】 本章内容是对营业税内容的概括,营业税这一章的内容并不复杂,学习中应注意对基本知识点的把握。 第一节 营业税概述 重点掌握营业税的特点。 第二节 营业税基本制度 了解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税目、税率、其内容包括: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营业税税率的确定。 第三节 营业税计征管理; 了解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及纳税地点等内容。以及纳税申报等及其征收管理等内容。掌握营业税的计算方法,以及营业税的税务处理。 45
    • 46. 第十一章 关 税 本章内容是对关税内容的概括,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贸易性进出口关税制度和非贸易性进口关税制度。以及纳税申报等及其征收管理等内容。 掌握关税的计算方法,以及关税的税务处理关税的税目和税率;关税的计税依据和起征点;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关税税收优惠;关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纳税地点。 46
    • 47. 【本章提要】 关税这一章的内容并不复杂,学习中应注意对基本知识点的把握。 第一节 关税概述 重点掌握关税的特点。 第二节 贸易性进出口关税制度 了解关税的纳税义务人、税目、税率、其内容包括:关税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关税税率的确定。重点部分是关税的计算,完税价格的确定和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难点部分是完税价格的确定。海关除负责征收关税外,还要代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所以还应注意三税之间的联系。 第三节 非贸易性进口关税制度; 一般了解 47
    • 48. 第十二章 所得税制 这一章学习中应注意对基本知识点的把握, 主要包括: 第一节 所得税的性质和特点 了解所得税的性质,重点掌握税收的特点1、税收负担的直接性 2.税收分配的累进性 3.税收征收的公开性4.税收管理的复杂性5.税收收入的弹性。 第二节 所得税制类型 介绍企业所得税按课税范围,包括企业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两种类型。了解个人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的主要内容,熟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关系。 48
    • 49. 第三节 所得税制设计介绍所得税制设计中涉及到课税范围、税基、税率、征税方法等基本要素及其政策选择问题。 重点掌握所得税设计中的课税范围、税基、税率内容。 第四节 所得税制政策 了解所得税在制度设计时涉及税种确定、税基宽窄、税率结构、税收优惠和征收方式等问题。 掌握所得税政策具有不同特点的所得税政策。49
    • 50. 第十三章 企业所得税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 了解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基本制度 掌握企业所得税制的课税范围、税基、税率、征税方法等基本要素, 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应掌握收入总额的确定、扣除项目的范围的标准、不准予扣除的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熟悉扣除项目应遵循的原则。 50
    • 51. 第四节 企业所得税优惠制规定应熟悉法律、法规及国务院规定的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由于政策的不同、税收优惠使得两个税种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应纳所得税的计算。 所以应该在比较中学习企业所得税优惠规定。 第五节 企业所得税计征管理 介绍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的一般计征方法以及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征税办法。 51
    • 52. 第十四章 个人所得税法 【本章提要】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概述 介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基本制度 掌握个人所得税制的课税范围、税基、税率等基本要素。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应掌握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方法、熟悉各征税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方法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扣除捐赠款的计算方法、境外缴纳税款抵免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法定免税项目、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纳税的内容。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计征管理 介绍个人所得税的一般计征方法纳税期限以及纳税地点等内容。 52
    • 53. 【理解分析】参考下图所示: 53
    • 54. 第十五章 其他税制 【本章提要】 第一节 资源税法 资源税是以各种自然资源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目前我国资源税的征税范围仅限于矿产品和盐,对其他自然资源暂不征收。本节作一般了解,掌握的重点包括:(1)征税的对象、范围。纳税人和税率的规定及免税的规定。(2)应纳税额的简单计算。 第二节 房产税 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按照房产的计税价值或房产的租金收入,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税。本节作一般了解,本部分应重点掌握纳税人的一般规定,以及国有房产、出典房产、产权所有人不在当地和产权、租典纠纷尚未解决的房屋的纳税主体规定,经营自用房屋、出租房屋的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税方法;54
    • 55. 第三节 车船使用税法 车船使用税是对行驶于国家公共道路的车辆、航行于国内河流、湖泊或领海口岸的船舶,按其种类、大小实行定额征收的一种税。本节需要了解应税车辆、船舶的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 契税法 契税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时,对承受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本节要求了解契税征税项目及范围,税率以及契税的计算。 第五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 本节作一般了解,了解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的规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以及税收优惠规定。 第六节 土地增值税 了解(1)征税范围的界定。(2)应税收入和扣除项目的确定。扣除项目是这一节的重点,每项内容必须搞清楚。 (3)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4)税收优惠政策。 55
    • 56. 第十六章 行为税 【本章提要】 这一章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国家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已经缴纳的“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特定目的税。本部分应重点掌握计税依据和税率的适用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税收优惠规定;熟悉征税范围和纳税人的具体规定,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的规定。 第二节 印花税法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的凭证征收的一种税。本节的内容包括印花税的纳税人、税目、税率、应纳税额计算以及有关的征收管理的规定、免税规定等。 56
    • 57. 第十七章 税收征管 【本章提要】 第一节 税收征收管理 税务管理是税务机关在征收管理中对征纳过程实施的基础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与税款征收、税务检查共同构成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税务管理是整个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环节。本节介绍税务管理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管理、帐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管理和发票管理。 第二节 税务行政法制 税务行政法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税务的法律责任; 2、涉税犯罪; 3、税务行政复议; 4、税务行政诉讼。重点内容掌握税务的法律责任和税务行政复议内容。57
    • 58. 第三节 税务代理介绍有关税务代理的基本原则,税务代理关系中,委托方与受托方各自应有的权利、义务与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重点掌握税务代理制度的内容。 58
    • 59.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