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 闻 评 论
    • 2. 一 绪 论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 新闻评论学的界说: 新闻评论学 是应用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一般原理 评论写作 常见评论的常用技法
    • 3. 二 新闻评论的特点什么是新闻评论? 定义: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是现代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 4. 新闻评论你所关注的新闻事件我的(新锐)看法如何阐释我的观点新闻事件观点阐释
    • 5.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比较反映内容新闻报道:“知” “用事实说话” 新闻评论:“感” “悟”对事实的观点看法 写作目的新闻报道:传播信息,形成舆论。 新闻评论:阐明主张和观点“说长道短”“一吐为快” 表达方式新闻报道:记叙为主 ,讲清事实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什么等) 新闻评论: 议论为主,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 6. 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论理的思想性(揭矛盾,摆事实讲道理)2论题的新闻性(新近发生,热点问题)3133 论说的公众性(大众传播,语言表达,参 与性)
    • 7. 三 新闻评论的分类新闻评论的分类:(按作者身份分类) 1 编采人员撰写,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 社论(本报编辑部文章),本报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述评等。 2 由编采人员,专家学者,业余通讯员,受众撰写的署名评论: 专论,思想评论,新闻时评,小言论(微型评论),以及富有新闻性和文艺色彩的随感,杂文,文艺评论。
    • 8. 政论“政论”是个历史概念,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王韬主办的《循环日报》开创了文人论证的先例,从那时起,“政治性论文”都被称为“政论”。 狭义:专指论述政治问题的论说文。 广义:凡是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论说文都可以称作是政论。 “政论”专指一部分政治性的评论,政论未必都是新闻评论。
    • 9. 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 引导舆论,影响社会,指导人生。 舆论:是社会群体对某种事件或者事态发展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与议论,是一种社会思潮。 新闻媒介反映与引导舆论的两种基本手段: 一是新闻报道手段,即采写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 二是评论手段,即撰写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等。
    • 10. 新闻评论的要素证明什么用什么来证明如何来证明论点论据论证
    • 11. 五 新闻评论的要素一 论点 作者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他明确的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 论点有两种,一种叫总论点,一种叫分论点。 二 论据 事实性论据(表述事实的判断) 现实生活中代表性的人证,物证,以及典型事例,历史资料和统计数字等等。
    • 12. 新闻评论的要素理论性论据 1 科学论据 2 国家的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 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 3 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威性的言论。 4 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理、定义、法则。 5 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佳句、炼语等。
    • 13. 新闻评论的要素论证: 所谓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讲,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论证过程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 严密的论证是使新闻评论具有战斗力和说服力的保证。论证越是严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就越是紧密,观点和材料就越是得到统一,中心论点就越是突出,文章就越是具有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
    • 14. 六 新闻评论的嬗变新闻评论的缘起: 唐朝开元年间《邸报》(亦称之为“阁抄”,“朝报”,“杂报”,“京报”) 19世纪,《马六甲查世俗每日统记传》(1815年) 《东西洋考每日统记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33年),《中外新报》(1858年),《上海新报》(1862年),《申报》(1872年)。 办报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民智,但新闻评论在报纸上地位的真正确立,是在19世纪70年代我国民间报纸勃兴以后。
    • 15. 六 新闻评论的嬗变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报刊言论 一,以政论为主的报刊评论的兴起(1874-1894年) 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报纸:《昭文新报》,《循环日报》,《述报》。都以政论为主要内容。 王韬: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报刊政论家。 《韬园文录外编》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政论文集。
    • 16. 六 新闻评论的嬗变二 从政论向评论的演变(1894-1914年) 改良派的办报活动: 强学会《中外纪闻》,《强学报》。 著名报刊政论家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1896年8月), 《时报》首倡“时评”,是新闻评论演进为独立新闻体裁的重要标志。 “时评”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短评”或“编后”,使报纸找到了一种新闻和评论相配合的形式。
    • 17. 六 新闻评论的嬗变三 新闻评论进入了新的时期(1915-1949年) 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开创“随感录”的评论形式。 李大钊1918年创办《每周评论》。 邹韬奋和他的《生活周刊》,《小言论》。 张季鸾和《大公报》。 李大钊,邹韬奋,张季鸾等都是我国报刊史上著名的新闻评论家,他们以自己的写作实践推进了我国新闻评论走向成熟的进程,为促使新闻评论的文体不断趋于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18. 七 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一,强烈的政治意思;二,准确的角色定位;三,扎实的理论根基;四,敏锐的新闻嗅觉;五,旺盛的求知愿望;六,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个具有敏悟力,剖析力,表达力和知识面广的优秀评论工作者,应当具有政治家的热情和眼光,理论家的头脑和判断,社会活动家的活力和本领,杂家的智慧和博学,作家的技巧和情感。
    • 19. 八 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选题一,什么是选题? 选题,即论题,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者要论述的问题,他规定着评论的对象和范围。 二,好的选题应该具备的条件 1,触及现实,选题唯新; 把握住当前的社会脉搏和事物发展主流,不失时机的提出事物现状,攸关发展趋势的新论题。 2,透视本质,选题唯真。 选题能够真实,正确的反映社会现实。
    • 20. 八 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选题三 选题来源: (一)上面的精神 上面传达的政策,方针,党的宣传重点.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 (二)下面的情况 社会生活层面的新变化,新情况. (三)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 (四)主题策划 策划新闻与新闻策划的概念辨析
    • 21. 八 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立意一,立意的含义 立意即立论,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者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换言之,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立意的要求 1,针对性; 2,新颖性; 3,准确性; 4,前瞻性。
    • 22. 八 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论证评论文章的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 一,立论 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提出的看法,主张。 常用的论证方法: 1,例证法(即事例论证) 2,引证法(即事理论证) 3,比较法(即比较论证)“类比”,“对比” 4,喻证法(即比喻论证)
    • 23. 八 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论证二,驳论 以反驳别人(或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传播真理。 驳论的具体方法: 1,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 2,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 3,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而否定其论点。
    • 24. 八 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论证三,几种常见的推理形式 逻辑推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所做出的抽象概括的反映。它既是思维方法又是逻辑论证手段。 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有:直接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直接推理:由一个直言判断前提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判断结论的推理。直截了当的说理,简洁明了,富有说服力。
    • 25. 八 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论证演绎推理: 演绎法,根据已知的一般原理,原则推导出个别,具体事物的结论,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归谬法和反证法都是演绎推理的不同变形。 归纳推理: 由个别或者特殊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一种推理,通过若干事物某种共同属性的分析,综合,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 26. 八 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论证 类比推理: 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有部分相同属性,从而推导出他们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 类比论证的具体方法: 纵比:把同一事物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情况进行对比。 横比:将发生在同一时间,地点的性质相反或者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对比:即将同一事物,同一人物的前后或者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比较。来论证作者提出的某一观点的正确性。
    • 27. 九 评论写作—谋篇(标题)谋篇: 就是布局,列提纲,这是在解决选题,立意和论证之后出现的一步,是将我们的思想成果见诸于书面的阶段。 整个文章的谋篇,应该由标题,引论(开头),正论(正文),结论(结尾)构成。 一,精心制作标题。 标题是评论的“眼睛”,好的标题,实际上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
    • 28. 九 评论写作—谋篇(标题)1,新闻评论标题在依据,形式,句式等方面,都与新闻标题有所不同。 (1),新闻标题要以事实为根据来命题,内容要具体,或者虚实结合,新闻评论标题相对自由,以观点态度为依据,既可以以事实为内容,也可以用抽象的写法。 (2),新闻标题一般有主题,又有辅题(引题和副题),评论标题一般只有一行主题,特别重大的社论才会加副题。 (3),新闻标题语法要求严格,评论标题不拘一格。
    • 29. 九 评论写作—谋篇(标题)2,评论标题要体现中心内容和思想水平。 3,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要求。 (1),准确贴切; (2),简明扼要; (3),鲜明生动。 标题制作的方法:提示论点法,论题做题法,话题为题法,号召鼓舞法,肯定赞扬法,揭露批评法,否定厌恶法等等。
    • 30. 九 评论写作—谋篇(引论)二,悉心写好引论 引论是新闻评论的开头,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绪论,是整篇文章提纲挈领的部分,主要担负着提出问题或表明观点的作用,是全文的统率。 写好引论的六种方法: 1,开宗明义,点明题旨,提出作者的看法和主张。 2,以新闻事件为缘由,在开头将新闻事件的经过或特点概述,为下文的分析论证作铺垫。
    • 31. 九 评论写作—谋篇(引论) 3,说明原委,回溯来由,交代写作动机。 4,摆出驳论的对象,亮出错误认识,在文章一开始就掀起论战高潮。 5,用设问直接点明论题,这些论题往往是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或者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6,用引语,经典,比喻,故事开头,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引论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不要落笔太远,也不宜太长,要能够一下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 32. 九 评论写作—谋篇(正论)三,苦心经营正论 正论,即正文,主体,是新闻评论展开论证说理的部分。正论部分在布局时常常会结合使用以下几种基本的论证结构。 通常有六种段落结构安排。 (1)归纳式论证结构 围绕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在逐步论说分论点的基础上,归纳出总论点。 (2)证明论证结构
    • 33. 九 评论写作—谋篇(正论) 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论据直接证明,这种论证方法,符合人们的说理习惯,是一种基本的常用的论证结构。 3,排列(并列)论证结构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排列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这种论证方法,条分缕析,严密周详,便于把道理说清楚。 4,递进论证结构 提出总论点后,要求逐层分析,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阐述完整深刻。
    • 34. 九 评论写作—谋篇(正论)5,比较论证结构 提出论点后,通过对事物本身各个发展阶段的纵向对比或与另外事物的横向对比,深入阐发道理。 6,正反论证结构 提出论点,先反后正,或先正后反,进行论述。从正反两面说理,形成强烈对比,是非曲直,昭然若揭。
    • 35. 九 评论写作—谋篇(结论)四,用心撰写结论 结论,即新闻评论的结尾部分,是全文论证部分的必然结果,也是文章思想内容发展得必然结果。 写结论的几种方法: 1,精辟概括式结尾 2,高昂激越式结尾 3,余音绕梁式结尾
    • 36. 十 报刊评论体裁一,社论: 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者通讯社编辑部,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典型问题表明立场的权威言论。表明媒体政治面目,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 政治性社论:当有重要节日、纪念日、国内外发生重大政治事件,以及有迎来送往的外交礼节性活动时,报刊电视台经常会刊发或播出相关的时事性社论。写作这类评论,关键在于要把纪念活动或政治事件同当前的现实情况联系起来,从而揭示活动的现实意义,交代有关事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表明编辑部的态度。
    • 37. 十 报刊评论体裁二,评论员文章: 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作者作为编辑部评论员,体现编辑部集体的观点和倾向,一般由编辑部自行定稿。 评论员文章的形式主要有: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 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的写作要求: (一)精心写作,导向正确。 (二)面向广大读者。 (三)文字表达庄重,通俗,平易。
    • 38. 十 报刊评论体裁三,短评 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的评论体裁。短评在运用时有两种形式:一是为某一事物或者问题发表的独立成篇的简短评论,二是为配合新闻报道就事论理的短小评论。 短评体裁特征: 短小精悍,新颖独到,生动活泼,就实论虚。 写作要求:1,依托事实,深挖论点;2,论题具体,一事一议;3,小处着手,角度唯新;4,长话短说,落到实处。
    • 39. 十 报刊评论体裁四,编者按语 编者按语是对媒体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编者按语不是独立的文体,而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简短评论,也是新闻传媒编者常用的发言形式。 编者按语就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政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两类。 1,政治性按语 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简短或议论性文字,用于提纲挈领的点明报道的中心思想。
    • 40. 十 报刊评论体裁 2,说明型按语 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说明或是提示性文字,用于介绍作者身份,交代背景材料,表明刊载目的等。 编者按语的形式: 1,文前按语, 又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成为编前话,通常居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在报刊发表时时常用比正文大一号的字排出,以突出其重要地位。
    • 41. 十 报刊评论体裁 2,文中按语 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它与新闻报道有配合和渗透的关系,通常直接插入文中,附在报道或文稿的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中的提法,内容做出评点批注,以帮助读者领会文意,加深认识。 3,编后 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成为编后话,它附于报道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而有感而发的抒情,联想与议论性文字。
    • 42. 十 报刊评论体裁五,专栏评论 专栏评论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特定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主要是以个人名义发表的署名评论。 专栏评论的特点: 1,稳定性 栏目相对固定,体式相近,版面篇幅和位置相当稳定。 2,开放性 公众自由投稿,选题自由,文风开放。 3,时代性 关注时代变化,弘扬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需要。 4,公众性 公众既是受众,也是作者。
    • 43. 十 报刊评论体裁1,新闻时评 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新闻时评的特征: (1)应时而评,新闻性强;(2)缘事而发,寓理于事;(3)内容贴近,体裁广泛;(4)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 44. 十 报刊评论体裁2,专栏小言论(微型评论) 新闻小言论,设在新闻版或者要闻版中短小评论专栏的新闻性强的小型化言论。 3,思想评论(专栏评论) 作者针对社会上某种现象,思想,倾向进行评析,着重于思想指导和论证评析,突出解惑释疑,澄清思想,提高认识,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4.专栏评论内容的革新与趋势 选题立论日趋贴近生活;呈现由大趋小、由长趋短的良性态势; 拓宽了评论与新闻结合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受众直接参与评说的氛围; 日趋重视说理的平易与生动
    • 45. 十 报刊评论体裁六,新闻述评 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简称述评。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是新闻领域中的一种边缘文体,以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为基本特点,新闻述评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评述结合。内容上述多于评,但重点在评,述为评服务。 新闻述评的特点: 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 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述评的写作要求: 1,选材精当,立意新颖 2,缘事说理,重在分析 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 46. 十 报刊评论体裁新闻述评的类型: 1,形势述评 所谓形势,主要指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军事形势和国际形势等。 2,时事述评 针对国内外重要事件或有广泛影响的新闻事实,如政权更迭,人事变动,战局发生等,进行分析和解释。 3,工作述评 实际工作中的紧迫问题,依托典型事实,评述分析。 4,思想述评 接近于思想评论,针对一定思想倾向发言。
    • 47. 十 报刊评论体裁七, 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同时具有政论性质。杂文兼有文学和政论的特点,是介乎文学和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体,杂文是文艺性的争论。 杂文的主要特征: 1,“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 战斗性是杂文的灵魂,杂文旨在针砭,批判一切妨碍,破坏文明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行为,也应热情赞扬讴歌新人,新事,新风尚。 2,杂而有文 3,旁征博引 4,短小精悍
    • 48. 十一 电子媒介评论体裁一, 广播新闻评论 以便于口说耳听得方式撰写,制作和播出的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广播新闻体裁,广播新闻评论跟电视新闻评论一样,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政论文体。 广播评论的特点: 广播风格的主要特点是“短,浅,软”。短小精悍,浅显明快,平易近人。 1,“短”:省文即强调语言简洁明快,说理,叙事要而不繁;省意即在有限篇幅内突出重点,充分的表现重点儿舍弃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 49. 十一 电子媒介评论体裁 2,“浅”:就是深入浅出,以浅显通俗,让人一听就懂的方式表现深刻的内容。“浅”和“短”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短着眼于适应多数听众专注收听的耐久力,浅侧重于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 3,“软”的说理艺术:选取听众所关心的话题,用通俗说理,努力做到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收听兴趣,适当融入情感,增强事,理,情的互补感染力。 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 1,广播谈话 用谈话的方式阐述对事物看法的一种评论形式。广播谈话可以分为口播式和即兴式,在播出方式上分录播式和直播式。
    • 50. 十一 电子媒介评论体裁2,评论员(主持人)评论 专指由评论撰稿人自己播讲的评论形式,是与播音员播送的评论对应的形式。评论员不直接代表媒体发言,以个人名义发表看法,有较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3,音响评论 又称录音评论,指兼用实况音响,背景音响,解说,以及论述性语言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 广播评论的写作要求: 1,选题面向群众,突出“热点”问题; 2,论题具体,善于就实论虚; 3,语言平实,易于听知; 4,重视音响,配合协调。
    • 51. 十一 电子媒介评论体裁广播评论优秀节目《新闻纵横》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94年10月1日创办的一个紧跟社会热点的新闻评述性栏目,是中国广播电视最早开办的舆论监督性栏目之一,融报道和评论为一体。节目的基本宗旨是: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依托最新发生的国内外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就广大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有深度的舆论引导、监督,为听众解疑释惑,在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为推动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 52. 十一 电子媒介评论体裁二,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台自行制作播发的,以声音,画面,及各种具体形式表现内容,向观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看法和见解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者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 电视新闻评论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为电视新闻配发的编前,编后话以及节目主持人,记者的即兴点评,主要以口播形式出现;另一类是电视专题评论,将活动图像同期声,背景资料,字幕,夹叙夹议的评论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形象化的政论”。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1,多符号融合传播;声话兼备,视听结合,双线互补。
    • 53. 十一 电子媒介评论体裁 2,直观形象强;电视直观性,形象性强,受众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限制,电视比报纸更具“吸引眼球力”,相对受众面更广。 3,富于亲和力和说服力;电视图像可视,形象动人,电视评论引入同期声,论证更加真实可信。 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 1,口播评论 主要以口语表达内容的评论。 2,图像评论 指同时运用声音,画面,屏幕文字为表现内容的电视评论。
    • 54. 十一 电子媒介评论体裁3,谈话体评论 由记者或者主持人在演播厅或者固定场景与特定对象围绕特定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以访谈,座谈或论坛的方式直接进行交流或探讨的评论节目形式。 (1)访谈式(或对话式) (2)座谈式 (3)论坛式 4,配发式主持人评论 是由主持人直接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并以与观众直接交谈的方式出现,融叙事性与哲理性、个性化与人格化于一体的评论样式。 5,电视述评 以图像为主,结合主持人或记者的串联,与背景材料,文字解说相结合的一种新闻评论体裁。
    • 55. 十一 电子媒介评论体裁电视评论的写作与制作 1,电视评论符号系统包括画面,同期声,屏幕文字和解说词等等,了解各子系统的功能和分类并能够合理运用; 2,多符号传播互补和理性思辨相结合; 3,主持人评议和受众参与相结合。 主持人评论的运用范围体现在哪些方面? 个人评论栏目中的运用。(自说自话) 专题栏目中的运用;(夹叙夹议) 杂志型栏目中的运用;(强调补充) 现场直播节目中的运用;(即席评点)
    • 56. 十一 电子媒介评论体裁网络新闻评论: 网络媒体就当前新闻事实或者事态发展发表的评价性意见,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翻版或延续,这种评论有的来源于传统媒体,有的通过连接发表网友的评论。另一种形式是网络媒体论坛(BBS)。 网络评论的形态: 1,网络新闻评论 一般在主页位置设置“观点”,“论点”等言论专栏,列出评论标题,点击后阅读新闻评论文章的WEB全文。 网络新闻评论在保持了传统媒体共性的基础上也显现出了自身的个性特点:一是传播主体多元,主题广泛。二是行文不拘一格,多为短评。三是超文本写作,链接评论相关知识或者“敌论”内容。
    • 57. 十一 电子媒介评论体裁2,网络媒体论坛。 又称电子论坛,网络电子论坛有四种类型,邮件列表,在线聊天室,新闻组和BBS电子公告板。 BBS新闻评论:即网络媒体论坛上以讨论的形式就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的评价性意见。所谓网络媒体论坛,又称电子论坛,是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上为网络用户(网民)提供的就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和交换意见的场所。 网络媒体论坛的特征。 1,意见传播方式的交互性。 2,意见传达速度的快捷性。 3,海量信息存储空间。 4,实现意见交流者的双重身份。 5,意见多元而驳杂。
    • 58. THE END!Thank You !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