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财务管理与报表分析》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师萍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3-19海星集团:高级工商管理(MBA)
    • 2. 财务管理:概说世界上现在还不存在统一的财务管理定义。仅仅公认:对企业财务进行的管理。 财务:涉及钱、财、物的经济业务; 财务与会计、《会计法》相连; 会计: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核算与监督; 财务:对企业经营过程的价值管理。 MBA课程与财务管理: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3. 西方对财务会计的认识是:1、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财务会计的本质是信息体系,是有关主体的经济活动的一整套经过科学整理的数据指标。 2、管理工具(Management Tool) 人们在管理经济活动中要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因此,财务会计从其功能角度看可以说是“管理的工具”。 3、工商业的语言(Business Language)
    • 4. 财务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企业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过程看: 必须用会计进行生产经营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财务会计职能:核算、监督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古印度、古巴比伦、古罗马、中世纪的意大利 “司会”“会计”:Accounting 中国:公元前1000—春秋战国—宋朝—明、清 孔子:“会计当而矣已。”
    • 5. 会计与决策的关系:会计过程经济活动决策会计信息
    • 6.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补偿生产消耗(C+V)货币固定资产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货币’折旧支付工资和费用分配两金W=C+V+M投资者国家投资者沉淀企业
    • 7.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信息使用者 投资者 债权人 经理 所有者 客户 员工 政府机构成本和收入决定: 分批成本法 分步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销售:收入和利润 资产和负债 厂房和设备 贷款和资产 应收和应付款项 现金和存款 现金流: 经营活动现金流 筹资活动现金流 投资活动现金流决策支持 本-量-利分析 业绩评估 增值分析 预算 资本分配 每投收益 比率分析
    • 8. 关于会计的定义人们通俗的把它称为“做生意的语言”。 但是较为学术性的定义是美国会计学会(AAA)提出的:会计是确认(辨认)、衡量、记录和沟通(通报)一个会计主体的经济事项的过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则还加上分析和解读的内容。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投资人、债权人 财务报表:观察企业的望远镜
    • 9. 财务会计的作用在于以其提供的信息来满足有关使用人作经济决策的需要。 1.满足外界对信息的需要: (1)投资人——特别关注企业的获利能力,包括潜在投资人的需要在内。 (2)债权人——特别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 (3)证券监管机构——对企业的上市资格、经营实绩公布等,特别是对其中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以防欺骗投资人。 (4)财税部门——对纳税额的监督核实。 (5)工会、职工、社会公众、专业分析师等。
    • 10. 信息外部使用者:投资人、债权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财务报告:观察企业的望远镜
    • 11. 2.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1)资金财物的安全完整。 (2)督促资金的有效运用。 3.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这一点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家有重要作用。因为在计划经济中很多指标是直接依据基层企业的会计统计报表作全国性汇总而得(例如国民收入的计算,固定资产规模的统计),在转型后还不能立即放弃。
    • 12. 会计大致分为财务会计(也称外部会计)和管理会计(也称为内部会计)。但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还发展出税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分行业会计(例如制造业会计、银行会计等)。 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意义: 中国、美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出了问题。 专业组织保证真实性:会计师协会。
    • 13. 国家设计的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三个层次: 企业内部、社会监督、国家监督 国家监督的六个方面: 财政、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
    • 14. 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所谓会计行为,是指会计人员运用货币量度对经济过程中使用财产物资和发生的劳动耗费进行系统的计算、记录、分析和检查的活动,以及围绕着这些活动,为充分保证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形成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而进行的监督活动和管理活动。
    • 15. 会计行为可分为三类:(一)会计核算行为 即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通过计量、计算、记录、分类、汇总等程序,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反映,以提供会计信息的活动。
    • 16. (二)会计监督行为即从单位内部和外部对单位会计核算本身,以及纳入经济核算范围之内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监督的活动。 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从会计内部失控看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 17. (三)会计管理行为即对会计工作进行管理的活动。包括单位内部管理和国家的社会管理。 单位内部管理是指,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应当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充分发挥会计的预测、决策、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功能;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和有关控制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 18. 《会计法》第21条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签名并盖章是为保证其真实,并明确责任。 另外,从单位负责人的法律地位看,他是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行政第一把手,理应对本单位的会计行为承担责任。
    • 19. 血的教训证明:不能随便签名、盖章从我国实际看,有许多假账等违法行为,都是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意下进行的。只有让本单位负责人负责,才能从根源上杜绝造假问题。 因此,单位负责人要真正会解读会计报表,不能随便签名、盖章,否则,可能会有严重后果。
    • 20. 21条: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如何保证?1、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保证会计原始资料和数据的安全、完整; 2、建立预警制度,有违法的,及时报告; 3、合理建立财务机构,选择德才兼备会计人员; 4、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
    • 21. 会计教育:会计职业 会计教育 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 簿记(Bookkeeping) CFO:财务经理:Chief Finance Officer 总会计师:Controller(控制者)
    • 22. 会计方法每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会计所特有的方法可概括为: 1.严格的法律要求——会计记录绝大部分会涉及与业主、客户、职工等方面的权利义务,例如分红、收账、发工资等。一旦有民事纠纷,甚至刑事犯罪案件,很多要向会计记录取证。因此任何一笔会计记录都必须严格符合解决法律问题的要求。
    • 23. 为此发展了一套“凭证一账簿一报表”的严格程序、格式、规范等要求。不允许仅凭口头叙述记账并要极度限制主观随意性,建立会计规范。 2.科学的数据加工方法——以求尽可能避免错误,例如借贷复式记账法等。 这两点都和相邻的统计学科有显著的差别。
    • 24. 会计要素:一、资产 资产(Assets)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企业的资产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 25. 资产的基本特征:(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不是预期的资产,而是由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所产生的结果,至于未来的交易或事项,以及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不属于现在的资产,不得作为资产确认;
    • 26.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所有权,归企业所有的资产。对于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企业虽然不拥有所有权,但能实际控制的,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也应作为企业的资产入账;
    • 27. (3)资产是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即可望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经济资源。资产必须具有交换价值或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或使用价值的物品,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效益的,不能作为资产确认。
    • 28. 资产计价的难题?
    • 29. 二、负债负债(Liabilities)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有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的特征是: (1)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企业的现有义务。企业预期在将来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负债处理;
    • 30. (2)负债是企业将来要清偿的义务。对于某些已经形成的支付义务,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不论其款项是否实际支付,都应作为企业的负债处理; (3)负债需要在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的方式予以清偿。可用商品或其他资产或通过提供劳务的方式进行清偿,有些负债还可通过举借新债来抵偿。
    • 31. 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它表明企业的资产总额在抵偿了现存的一切债务后的差额,所有者享有的份额。 所有者权益就其形成看,除投入资本与资本公积外,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经营积累。
    • 32. 所有者权益包括:1、实收资本(或股本); 2、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归谁所有。 企业获利时净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也随之增加;亏损和向股东分配利润时相应减少。
    • 33.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不同:负债是企业对内和对外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企业负有偿还的义务,而所有者权益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偿还;使用负债所形成的资金通常要支付报酬,如利息等,使用所有者权益所形成的资金不支付费用;企业清算时,负债拥有优先清偿权,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才返还给投资者;所有者权益中的基本部分可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而负债不能参与利润分配,只能按照预先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收入。
    • 34. 四、收入收入(Income)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企业要实现持续经营,必须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取得收入,以便补偿经营活动中的耗费,重新购买商品(或原材料)、支付工资和其他费用,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不间断地进行。 收入是企业获得利润,实现盈利的前提条件。企业只有取得收入,并补偿在生产经营中已消耗的各种支出,才能形成利润。
    • 35. 收入作为一个重要的会计要素,是否正确确认与计量,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国家、企业和经营者的利益,故历来被各方面所重视。 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企业应当根据收入的性质,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合理地确认和计量各项收入。
    • 36. 五、费用费用(Expense)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成本(Cost)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如果说负债是一种潜在的流出,费用则是一种现实的流出。 费用是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的组成内容之一,是与收入相对应而存在的。
    • 37. 六、利润利润(Profit)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即为企业的净利润。 收入-费用=利润
    • 38. 利润的计算公式: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 39. 会计的具体方法一、会计恒等式 1、反映财务情况的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反映经营业绩的财务报表 利润表:收入-费用=利润 3、反映现金流量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净流量
    • 40.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经营用资产一定来自两个渠道: (1)业主即企业所有者(owner);(2)债主(creditor)。而且财产与来源的金额必然相等,因为这是一件事的两面:从财产的存在形式看是房屋、物资、专利权等等,在会计术语中称为资产(assets);从这些资产的来源看,若不是业主的也就是债主的。属于业主的在会计术语中称为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属于债主的则称为负债(liability)。
    • 41. 经济业务发生,不受影响:恒等在会计上成立如下的一个等式(equation),即会计恒等式(accounting)。 资金形式(资产)=资金来源(所有者权益+负债) 例:现举出下列六笔经济活动来说明始终能保持相等关系的现象。 为求直观,运用类似天平秤那样的表式来表示这种恒等关系。
    • 42. 1.业主投资设立公司——A和B共同出资设立C公司。A出资一幢房屋,作价500万元,B出资银行存款500万元转入公司户内。 +房屋 500 +银行存款 500 +实收资本——A 500 +实收资本——B 500
    • 43. 2.C公司向银行借入贷款500万元,存入其银行存款户。 +银行存款 500 +银行借款 500 3.C公司向D厂购买商品600万元,货款暂欠,约定30天付清。 +库存商品 600 +应付账款——D公司 600
    • 44. 4.C公司向E家具店购买办公用具一批,计价100万元,当即开出支票付讫。 +办公家具 100 -银行存款 100 5.D厂在10天后要求开给30天期的票据,以便其另行融通资金。 -应付账款——D公司 600 +应付票据——D公司 600
    • 45. 6.上述票据到期,从银行存款户中付讫。 -应付票据——D公司 600 -银行存款 600 归纳为四种类型:不会影响合计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合计合计…………
    • 46. 1.资产和权益同增,会计等式两边同增; 2.资产和权益同减,会计等式两边同减; 3.资产内有增有减,会计等式两边不变; 4.权益内有增有减,会计等式两边不变。 可见,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它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 47. 借贷记账法实账户:即资产、负债和权益类账户; 列入报表中,有实实在在的资产存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虚账户:即损益类账户; 过账和结账后即不存在,仅仅计算利润用。 收入-费用=利润
    • 48. “借”和“贷”二字,除作为记账符号外,还有如下含义和作用: 1.表示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的特点。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的特点是:其基本结构分为“借方(Debit side)”和“贷方(Credit side)”。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 49. 2.构成会计分录中相应账户的对应关系。“借”和“贷”二字,构成会计分录中相应账户的对应关系用来指明记账方向。会计分录(Journal Entry)是指在把经济业务记入有关账户之前,列示其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复式记账的前提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即对应关系。
    • 50. 3.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变动和结余数。 具体说,资产类账户,借方变动表示增加,贷方变动表示减少,借方余额表示结余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变动表示增加,借方变动表示减少,贷方余额表示结余数;
    • 51. 会计规范2000年7月1日我国实施了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001年1月1日实施了由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这是规范我国会计核算行为的两个重要法律文件。这两个法律文件的颁布实施不但在会计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且在各行业的经营管理者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
    • 52. 其原因在于,新《会计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针对我国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做假账、编假表,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违法违纪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真实性负责,界定了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则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种类、编制内容、编制方法、对外提供和法律责任作出了具体规定。
    • 53. 《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这两个法律文件的实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不但要关心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而且还要能够看懂会计报表。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MBA:要求学员按照经营管理者的要求看懂会计报表,学会阅读和分析报表,利用报表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 54. 从《会计法》的要求看新《会计法》第四条规定: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一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 55. 这里的单位负责人虽然是指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但是,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各个方面的管理都与之密切相关。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者都有责任保证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只是应负责任的程度不同而已。
    • 56. 会计报表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风险,形成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改变事后算账、管理被动的局面。同时,也可以发现企业在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会计基础管理抓起,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 57. 从自身提高的需要看是防范经营风险的需要。会计报表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浓缩,通过会计报表的各项数据资料,可以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分布状况、资金来源结构和资本保全情况,进而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时发现其背后隐藏的经营风险和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会计报表中计划完成情况、与前期比较的发展趋势、与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企业的差距的分析,正确地进行企业定位,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
    • 58. 防范经营风险:谨慎投资投资风险: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 货币时间价值:现值、终值、年金; 投资回收期: 注重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现金净流量=流入量-流出量 净现值=流入量现值-流出量现值
    • 59. 一般情况下,不予担保我国《内控制度》规定: 即使担保,不能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个人办理担保业务的全过程。 建立担保业务评估制度,一定要有评估报告; 对自身的担保业务,申请与评估应当分离; 重要担保事项,要请有关专家咨询。
    • 60. 注重成本控制效益产生于低成本; 毛利与毛利率; 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 对毛利率的监控。 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监督 费用的控制与监督;
    • 61. 会计假设(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对于企业会计来讲,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主体这一基本前提,为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交易或事项作出正确判断、对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作出正确选择提供了依据。
    • 62. 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3、分期决算 分期决算(会计分期)是指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 63. 4、货币计价货币计价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 64.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 65. 三、相关性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一贯性原则 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 66. 五、可比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六、及时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 67. 七、明晰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八、权责发生制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 68. 九、配比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十、历史成本原则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 69.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这两项支出的性质不同,会计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划分清楚。
    • 70. 十二、谨慎性原则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在会计核算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就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 71. 需要注意的是,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按照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要求进行相应地会计处理。 所谓秘密准备,就是超过资产实际损失金额而计提的准备。
    • 72. 十三、重要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 73. 会计循环:捕捉经济事项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accounting cycle)就是定期在财务报告中用来记录、分类和总结会计信息的会计过程顺序。会计循环从最初对商业交易的记录开始,以编制一套完整的正式财务报表为结束。“循环”这个词表示这些过程要不断地重复,使企业能够定期编制新的、及时的财务报表。
    • 74. 会计循环通常包含八个步骤:(1)取得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 (2)登记日记账;将分录记入适当的分类账户; (3)编制试算平衡表; (4)期末调整; (5)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 (6)记录和过账结账分录 (7) 编制试算后平衡表; (8)编制财务报表。
    • 75. 会计记录的作用收集财务信息和维护会计记录的循环过程,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财务报表的编制。公司的经理和员工经常使用存储在会计记录中的信息,来帮助他们: 1.在个人控制下建立资产和/或交易的会计责任(accountability)。 2.追踪日常商业活动(如公司银行账户的存款,各种债务等)。 3.获得某项交易的详细信息。 4.评估各个部门的业绩。 5.保存公司商业活动的文件记录(如税法就要求公司保留会计记录以用于申报所得税)。
    • 76. 分类账会计系统包含所有出现在财务报表上的项目的记录。举个例子,对现金有一个单独的记录,显示现金的变化情况。对每一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有一个类似的记录。对出现在损益表的收入和费用项目也有一个单独的记录。 用来跟踪财务报表项目变化情况的记录被称为分类账账户,或者更简单一点:账户(account)。 整个会计记录叫做分类账(Ledger)。
    • 77. 会计账户会计账户用来累计财务报表项目(如某项资产或是负债)的所有信息。如现金账户提供了公司当前的现金余额,现金收入和现金开支的记录。 简单的会计账户只有三个要素:名称、左栏(又叫借方)和右栏(又叫贷方)。 下图显示的会计科目格式叫做T型账户,因为它的形状比较像字母T。在会计电算化里,每个账户的要素都是以电子化的形式存储的。
    • 78. T型资产账户Dr.Cr.Account………….……
    • 79. 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通过至少两个账户来记录每一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一种方法。 采用复式记账,可以相互联系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便于核对账簿记录是否正确。 复式记账的典型代表是借贷记账法,已在全世界广泛采用。 公历13世纪左右,意大利的商品经济特别是沿地中海各城市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适应商品资本和借贷资本发展的需要,产生了借贷记账法。
    • 80. 借方和贷方分录: 记录在会计账户左边的叫做借方(debit),或叫借方分录; 记录在会计账户右边的叫做贷方(credit),或叫贷方分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 81. 计算余额时用以下公式: 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期末贷方余额=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两类账户的具体结构见下图。
    • 82. 资产类账户的具体结构借方 资产类账户 贷方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减少额 ×× …… ××× …… ×× 本期增加合计 ×× 本期减少合计 ×× 期末余额 ×××
    • 83.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具体结构 借方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 ××× 本期减少额 ×× 本期增加额 ×× …… ××× …… ×× 本期减少合计 ×× 本期增加合计 ×× 期末余额 ×××
    • 84. 关于负债融资:负债融资(Financial Liabilities)是企业在筹集主权资本后,利用借款、商业信用等手段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负债融资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筹资方式,几乎没有一个企业是只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就能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的。
    • 85. 这是因为:(一)主权资本融资的有限性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依靠主权资本的融资来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如果企业单纯通过主权资本及内部积累,将很难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 86. (二)负债融资能有效提高主权资本利润率由于负债融资与主权资本在性质上的不同,支付成本也不同,因此,通过负债融资既能避免所有者权益的稀释,不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又对提高主权资本利润率具有明显的杠杆作用。 (三)负债融资有利于资本结构的调整 负债融资具有灵活的规模弹性,它可以通过债务的取得和偿还,来扩大或收缩企业的资产规模,并以此调整资本结构。
    • 87. 关于负债融资的杠杆作用:项 目不利用负债利用负债资产总额1 2001 200其中:主权资本1 200800 负债400息税前利润(20%)1 200 ×20%=2401 200 ×20%=240减:利息 0 400 ×10%= 40税前利润240200减:所得税(33%)240 ×33%= 79.20200 ×33%= 66税后利润总额240 -79.20=160.80200-66=134税后资本利润率(%)160.8 ÷ 1 200=13.4%134 ÷ 800=16.75%
    • 88. 在企业会计核算中,除设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外,还要设置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其结构和反映资产类账户相同;损益类账户,一部分(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等)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同,而另一部分(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则与负债类账户的结构相同。
    • 89.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Rules of Debit and Credit)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就是说,借贷记账法要求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金额、相反方向登记到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去。涉及到的金额要写在上述选定的科目后面,且借方和贷方所填写的金额必须一致。这样,入账的科目——入账的方向——入账的金额,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分录。编制会计分录是记账方法的核心,也是会计基础技术所在。
    • 90. 例1,8日,投资人张三投入新设备一台,价值15 000元。 借:固定资产 15 000 贷:实收资本——张三 15 000 例2,12日,用银行存款归还前欠A公司应付账款14 000元。应作记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A公司 14 000 贷:银行存款 14 000
    • 91. 例3,18日,收到X公司前欠货款5 000元,存入银行。应作记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5 000 贷:应收账款——X公司 5 000 例4,20日,向银行取得生产周转短期借款10 000元,直接归还前未还清的应付Y公司账款。应作记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Y公司 10 000 贷:短期借款 10 000
    • 92. 例5,21日,从D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款6 000元,增值税1 020元,款项均未支付。 借:原材料 6 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 020 贷:应付账款——D公司 7 020 例6,28日,企业用银行存款归还前欠D公司账款。 借:应付账款——D公司 7 020 贷:银行存款 7 020
    • 93.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即企业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收入和利润,按照其经济内容所作的再分类。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用以记录经济业务的重要工具。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就是账户核算的内容,两者的经济意义和经济内容是相同的。
    • 94. 为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需设置总分类科目(简称总账科目,一级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简称明细科目)。总分类科目是提供总括情况的科目,明细分类科目是提供详细情况的科目。此外,有时还需设二级科目。二级科目是介于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间的科目,它提供的资料比总分类科目详细,比明细科目简括。
    • 95. 企业应按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明细科目的设置,除在国家会计制度已有规定者外,在不违反统一会计核算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 96. 日记账: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交易记录,叫日记账。 净收入:净利润;留存收益: 利润表:企业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支出、所得税等组成部分。其中,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数额即为利润总额。
    • 97. 资产负债表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 长期资产 ….. 固定资产 ….. 无形资产资产合计负债+所有者权益合计流动负债 …... 长期负债 …… 负债小计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
    • 98. 利润表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等于主营业务利润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金额。 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 99. 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金额: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利润。等于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支出后的金额。其他业务收入是指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的收入;其他业务支出是与其他业务收入相对应的成本,如销售材料、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的税金与附加等。
    • 100. 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1.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
    • 101. 2.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 3.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
    • 102. (三)净利润 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 公式如下: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所得税:企业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 103. 会计循环:应计费用和递延项目权责发生制: 应计折旧: 折旧费用=资产成本/估计使用年限待摊费用预提费用…………
    • 104. 所得税调整:一、所得税的计算 所得税是指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 105. (一)收入总额“应纳税所得额”中的“收入总额”包括以下各项: ①生产、经营收入; ②财产转让收入; ③利息收入; ④租赁收入; ⑤特许使用权收入; ⑥股息收入; ⑦其他收入。
    • 106. 此外,税法还作如下特殊规定:1、减免或返还流转税。 对企业减免或返还的流转税,除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有指定用途的项目以外,都应并入企业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
    • 107. 2、资产评估增值。 纳税人在产权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产权转让净收益或净损失,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应相应调整账户,所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可以计提折旧,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 108. 3、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折扣销售,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同在一张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收入;折扣额另开发票的,则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4、企业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凡逾期未返还买方的,应确认为收入。
    • 109. 5、企业出售住房的净收入,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的住房资金和住房周转金的利息等,不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6、经批准设立的基金会取得的利息收入,暂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对其购买股票、债券(国库券除外)等有价证券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收入,应并入收入总额,计征企业所得税。
    • 110. 7、纳税人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的,应作为收入处理。 8、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并入总收入予以征税。 9、除国家有特殊规定外,企业取得的各种补贴,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 111. 10、对于取得的收入是非货币性资产或者权益的,其收入额应当参照收入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或估定。 11、税法规定的其他情形。
    • 112. (二)准予扣除项目及金额“应纳税所得额”中的“准予扣除的项目”包括:①成本; ②费用; ③税金; ④损失。 此外,税法对部分扣除项目的具体范围和标准还作出如下特殊规定:
    • 113. 1、借款利息支出。税法规定:(1)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只准扣除按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息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 (2)纳税人为购置、建造和生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在有关资产购建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有关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可在发生当期扣除。
    • 114. (3)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纳税人为开发房地产而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房地产完工之前发生的,应计入有关房地产的开发成本。 (4)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5)纳税人为对外投资而借入的资金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计入有关投资成本,不得作为纳税人的经营性费用在税前扣除。
    • 115. 2、工资、薪金支出。纳税人发生下列支出不作为工资薪金支出: (1)雇员向纳税人投资而分配的股息性所得。 (2)根据国家规定为雇员支付的社会保障性缴款。 (3)从已提取职工福利基金中支付的各项福利支出。 (4)各项劳动保护支出。
    • 116. (5)雇员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6)独生子女补贴。 (7)纳税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 (8)雇员离退休、退职待遇的各项支出。
    • 117. 3、公益、救济性捐赠。 对于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税法规定: (1)除特殊规定外,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2)金融、保险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支出的扣除比例不得超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5%。
    • 118. (3)纳税人通过我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国家重点艺术表演团体、公益性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文化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4)纳税人通过我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红十字事业、农村义务教育、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和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捐赠的,可以全额扣除。
    • 119. 4、业务招待费。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可在下列比例范围内据实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 (1)纳税人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 500万元以下的(含1 500万元),按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5‰标准扣除。
    • 120. (2)在1 500万元以上的,按不超过该部分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3‰标准扣除。 纳税人申报的业务招待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提供能证明真实性的足够的有效凭据或资料。不能提供的,不得在税前扣除。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 当级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当级扣除比例+当级速算增加数
    • 121. 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比例与速算增加数一般而言,计提业务招待费的收入,可依据“利润表”中经营利润以前的收入额为依据,经营利润后的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不应提取业务招待费。 扣除比例与速算增加数如右表。 级 距全年销售 (营业)收入扣除比例速算增 加数11 500万元 以下 (含1 500万)不超过该部分 收入的5‰ 02超过1 500 万元的部分不超过该部分 收入的3‰30 000 元
    • 122. 5、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 规定如下: 第一,职工工会经费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2%计算扣除。 第二,职工福利费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14%计算扣除。 第三,职工教育经费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5%计算扣除。
    • 123. 6、坏账损失与坏账准备金。 (1)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原则上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 (2)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般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3)年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应包括应收票据的金额。 (4)纳税人发生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以及关联方之间的任何往来账款,不得提取坏账准备金。 关联方之间往来账款也不得确认为坏账。
    • 124. 7、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1)纳税人每一年度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2%的,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粮食类白酒广告费不得在税前扣除。 (2)纳税人每一年度发生的业务宣传费(包括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在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5‰范围内,可据实扣除。
    • 125. (3)制药、食品、日化、家电、通信、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房地产开发、体育文化和家具建材商城等行业的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可在销售(营业)收入8%的比例内据实扣除广告支出,超过比例部分的广告支出可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
    • 126. (4)从事软件开发、集成电路制造及其他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互联网站,从事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的风险投资企业,自登记成立之日起5个纳税年度内,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广告支出可据实扣除。 (5)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企业以及新生成长型企业,经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批准,企业在拓展市场特殊时期的广告支出可据实扣除或适当提高扣除比例。 (6)根据国家规定不得进行广告宣传的企业或产品,企业以公益宣传或者公益广告的形式发生的费用,应视为业务宣传费,按规定比例据实扣除。
    • 127. 8、佣金。 关于佣金,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佣金可以在规定的比例内扣除,但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第一,有合法真实凭证; 第二,支付的对象必须是独立的有权从事中介服务的纳税人或个人,支付对象不包括本企业雇员; 第三,支付给个人的佣金,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服务金额的5%。
    • 128. 9、各类保险基金和统筹基金。 (1)纳税人为全体雇员按国家规定向税务机关、劳动保障部门或其指定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失业保险费,可在税前扣除。最高标准分别按工资总额的20%、6%和2%计算扣除。 (2)纳税人为其投资者或雇员个人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的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以及在基本保障以外为雇员投保的补充保险,不得在税前扣除。 10、其他特殊规定。
    • 129. (三)不得扣除的项目(12项)1、资本性支出。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无形资产开发支出未形成资产的部分准予扣除)。 3、违法经营的罚款、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4、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 5、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6、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捐赠。 7、各种赞助支出。
    • 130. 8、纳税人为其他独立纳税人提供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无关的贷款担保承担的利息。 9、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回扣,其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10、纳税人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以及按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扣除。 11、企业已出售给职工个人的住房,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折旧和维修管理费。 12、税法规定的其他情形。
    • 131. (四)关于亏损弥补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 实际工作中,应纳税所得额一般是在企业会计利润基础上调整确定的。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 132. 会计循环:报告财务结果主表的研读与分析:主表即企业在会计期末编制的主要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
    • 133. 再认识:报表细说 1、资产负债表(A Balance Sheet)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按月编制和报送,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每月必须阅读和分析的报表。 设置这张报表的目的是反映企业报告期末的财务状况。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阅读和分析可以了解以下内容:
    • 134. (1)企业拥有的资产总额;资产的存在形态;形成这些资产的资金来源。 (2)企业的资产结构是否合理(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是否合理;不良资产、沉淀资产和闲置资产的比重各是多少);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产生什么影响。 (3)企业的资金来源是否合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例是否合理、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是否合理);企业的偿债能力如何。 (4)企业的资本保全情况。
    • 135. 资 产上年数本年数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上年数本年数货币资金短期借款短期投资应付账款应收票据应付福利费应收账款未交税金存货流动负债合计待摊费用长期借款流动资产合计应付债券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应付款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负债合计固定资产原价实收资本 减:累计折旧资本公积固定资产净值盈余公积无形资产未分配利润其他资产所有者权益合计 资产合计 负债与所有者 权益合计资产负债表(A balance sheet)
    • 136. 2、利润表(Income statement)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按月编制和报送,也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每月必须阅读和分析的报表。通过资产负债表我们了解了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总资产是多少,那么企业运用这些资产的结果怎样呢?设置利润表的目的就是要反映企业报告期内的经营成果。
    • 137. 利润表用来表述(衡量)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如一年)内的经营业绩。会计式为: 收入-费用=利润 利润表的附表:利润分配表说明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如何被分配的 两张表往往设计在一张表上(上下排列)
    • 138. 利润表(Income Statement) 项 目上年数本年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二、主营业务利润 加:其他业务利润 减: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三、营业利润 加: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 五、净利润
    • 139. 利润表的阅读和分析,了解内容:1 一个经营过程结束,企业取得的经营成果如何,是盈利还是亏损。 2 如果盈利,企业的利润是怎样形成的,利润形成的主渠道是什么(即利润形成的主要渠道是主营业务还是非主营业务、是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还是对外投资活动);如果亏损,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从哪里入手扭亏为盈。 通过利润表的分析,再结合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企业资产状况,就可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业绩作出一般评价。
    • 140. 3、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 从现金流(Cash flow)的角度,说明企业有多少现金流入(Cash inflow ),有多少现金流出(Cash outflow )。流入、流出是从哪里来的,去向如何? 注意: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概念,不同于日常会计收入中的现金概念,它不仅包括日常所说的现金,还包括可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和现金等价物(易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小的投资)
    • 141. 现金流量表将Cash flow分3种类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Operating cash flow)反映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不包括资本性支出和净营运资本支出。 经营性现金流量通常应为正,当其长期为负时,就表明该企业已陷入困境,因为其经营活动的现金入不敷出。
    • 142. “投资活动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Investing cash flow)指资本性资产发生变化引起的现金流动:固定资产取得和固定资产出售(即净资本性支出)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Financing cash flow)涉及债权人和所有者现金流量的变动
    • 143.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Total cash flow of the firm) 是经资本性支出和净营运资本支出调整后的现金流量,它有时会为负。 这是因为,当企业以较高的增长率成长时,用于存货和固定资产的支出就可能大于来自销售的现金流量。 因此,为负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为负的。
    • 144.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 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金额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收到的税、费返还 现金流出小计 现金流入小计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现金流出小计 现金流入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现金流出小计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处置固定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现金流入小计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
    • 145. 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阅读和分析可以了解以下内容:1 企业当期有多少现金流入,来源于何处; 2 企业当期有多少现金流出,运用于何方; 3 企业当期现金是怎样变化的,是净增还是净减。如果是净增,企业就会有新的现金流入,有钱花;如果是净减,企业就没有新的现金补充,即使是盈利,也会资金紧张。
    • 146. 附表这些附表包括两类:一类是财政部规定的;一类是企业内部管理或有关部门审计需要的。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必须编制和报送的附表包括: 一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包括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二是利润表的附表,包括利润分配表、业务分部报表和地区分部报表。这类附表财政部有规范的格式和编制、报送要求。
    • 147. (1)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估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计提减值准备。
    • 148. 在资产负债表中,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是以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填列的,为了全面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情况,要编制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通过该表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增减变动。经营管理者通过该表可以了解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数、本年转回数和年末余额。
    • 149. (2)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 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股东权益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股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经营管理者通过该表可以了解上述四个项目的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数、本年减少数和年末余额。
    • 150. (五)报表的文字报告部分文字报告部分不是会计报表,但却是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基础。许多会计报表数字不能表达的内容和数字背后隐含的内容,需要通过文字部分来加以说明。这部分主要包括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等。
    • 151. 1、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说明和具体解释。一些会计报表数字本身难以表达的内容,可以通过附注来说明。因此,会计报表附注是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基础。 会计报表附注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 152. (1)企业基本情况。 成立时间、所处行业、主营业务范围、兼营业务范围和生产经营概况等。 (2)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 基本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期间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如果有不符合上述假设的情况,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 153. (3)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会计政策是指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是指对某些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的交易和会计事项,由会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所作出的估计。
    • 154. 在会计核算中,多种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并存,企业可以在国家会计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发生变化,还会影响企业前后期会计资料的可比性。为此,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化,以及产生的影响,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以便正确地使用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
    • 155. 这些会计政策主要包括:编制合并会计报表采,用的原则、外币折算方法、收入的确认、所得税的核算、短期投资的计价方法、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长期投资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和借款费用的处理等;
    • 156. 会计估计主要包括:坏账的估计、存货毁损和跌价的估计、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的估计、无形资产受益期的估计、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期的估计和有关资产损失准备的估计等。经营管理者通过对这些资料的阅读,能够对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前后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作出科学的评价。
    • 157. (4)或有事项的说明。经营管理者应重点了解企业的或有负债。或有负债包括对外提供的担保、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和未决诉讼。这些或有负债可以称为企业的潜在负债,很可能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经营管理者应给予充分注意。特别注意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的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预计对企业财务情况产生的影响和获得补偿的可能性。
    • 158. (5)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编制年度资产负债表日(通常是指每年的12月31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中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例如,已证实的资产损失和永久性减值、销售退回、已经确定获得的或支付的赔偿;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对一个企业的巨额投资、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企业合并或企业控制股权的出售等等。这些事项的发生会对会计报表的数字产生重大或比较大的影响。
    • 159. (6)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经营管理者应重点了解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和交易要素(交易金额或相应的比例、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比例、定价政策等)。 (7)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经营管理者应重点了解转让与出售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 (8)企业合并、分立。经营管理者应重点了解企业合并、分立后,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
    • 160. (9)重大投资、融资活动。经营管理者应重点了解投资或融资的原因、方式和金额;接受投资方的基本情况、投资后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融资所得资金的使用、债务融资导致的未来现金流出预计。 (10)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重要项目是指对会计报表有重要影响的项目。经营管理者应重点了解这些项目的构成、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 161.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之前,应仔细阅读会计报表附注。首先,可以对报表数字的形成及数字背后的因素有更深刻的理解;其次,当需要对下属企业进行相互比较的时候,可以了解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其区别,从而使各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资料具有可比性,能客观地评价不同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经营成果,对其业绩作出科学的评价。
    • 162. 2、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情况说明书是企业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的自我评价。通过阅读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对企业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全面和具体的了解,但是还有一些信息不能充分的表达和揭示,财务情况说明书就是为了更全面地说明有关财务状况。它不是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基础,而是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总结。
    • 163. 财务情况说明书在计划经济下就是企业需要编写的,但是往往流于形式,说一些套话,这种财务情况说明书不利于企业管理。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财务情况说明书应包括如下内容: (1)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2)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 (3)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4)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 164. 3、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在这里还需要强调一点,如果企业属于年未必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在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时候,必须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这样做的目的是: (1)了解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了解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结果; (3)了解企业的会计事项是否存在问题。
    • 165. 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1)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这种报告说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本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会计方法的选用遵循了一贯性原则;企业不存在应调整而未予调整的重要事项,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的信赖度。
    • 166. (2)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这种报告说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反映就整体而言是恰当的,但还存在着下述情况之一:个别重要财务会计事项的处理或个别重要会计报表项目的编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企业拒绝进行调整;因审计范围受到局部限制,无法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取得应有的审计证据;个别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符合一贯性原则。
    • 167. (3)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这种报告说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不能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或者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已经失去其价值。即存在下述情况之一: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严重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企业拒绝进行调整;会计报表严重歪曲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企业拒绝进行调整。
    • 168. (4)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这种审计报告说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不能发表意见。其原因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范围受到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或客观环境的严重限制,不能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以至于无法对会计报表整体反映发表审计意见。
    • 169. 销售活动的会计销售公司 销售:产品价值(包括垫支的价值C+V)的收回; 价格: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现金应收账款存货123经营周期的不断循环
    • 170. (一)收入:概念收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与收入相联系的概念是: 1.日常活动。 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它是企业主要的、经常性的活动,如生产经营企业的销售产品,服务行业的营业收入等;“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指销售延伸等(已销售设备的安装、调试等)。
    • 171. 2.经济利益。 指企业所获得的现金或最终能转化为现金的非现金资产。 确认收入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 1 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2 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 172. 销售商品收入作为特定的一类收入,只有同时符合以下四项条件时,才能确认收入: 收入与收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收入确认必须符合的两个基本条件
    • 173. (一)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即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这里的风险主要是指商品由于贬值、毁损、报废等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报酬是指商品中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商品价值增加及商品的使用形成的经济利益等。如果一项商品发生的任何损失均不需要本企业承担,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不归本企业所有,则意味着该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经移出该企业。判断一项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移给买方,需要视不同情况而定:
    • 174. 1.多数情况下,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随着所有权凭证的转移或实物的交付而转移,例如大多数零售交易。 2.有些情况下,企业已将所有权凭证或实物交付给买方,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企业可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保留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
    • 175. (1)企业销售的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方面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又未按保证条款予以弥补,因而仍负有责任。 (2)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是否能够取得,取决于代售方是否已经将商品销售。如代销、寄销商品,只有当受托方将商品出售后,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才转移出委托方。这种情况下,委托方应在受托方售出商品,并取得受托方的代销清单时才确认收入。
    • 176. (3)销售合同重要部分尚未完成,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不能确认销售收入。如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且此项安装或检验工作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4)销售合同中规定了特定原因买方有权退货的条款,而企业又无法确定退货的可能性(退多少,什么时候退货不知道)。
    • 177. 3.有些情况下,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但实物尚未交付。这时应在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移交时确认收入,而不管实物是否交付。如交款提货方式,款已收、提货单已交买方,但买方尚未提货,卖方应确认销售收入。
    • 178. (二)失去管理权和控制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控制,应确认为收入。反之,企业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后,如仍然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或仍然对作出的商品实施控制,则此项销售不能成立,不能确认相应的销售收入。
    • 179. 如制造商将商品销售给中间商,却有权要求中间商将售出的商品转移或退回,这表明制造商对商品仍实施控制,不能确认销售收入。 又如销售回购,若协议规定回购且卖方选择权较小,其实是一种融资而不是销售,也不能确认收入。
    • 180. (三)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在销售商品的交易中,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即为销售商品的价款。销售商品的价款是否能有把握地收回,是收入确认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估计价款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均已满足,也不能确认收入。
    • 181. (四)相关收入和成本能可靠地计量 收入能可靠地计量,是确认收入的基本前提。收入不能可靠地计量,则无法确认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售价通常已确定。但销售过程中由于某种不确定因素,也有可能出现售价变动的情况,则新的售价未确定前不应确认收入。
    • 182. 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与同一项销售有关的收入和成本,应在同一会计期间予以确认。因此,成本不能可靠地计量,相关的收入也不能确认,即使其他条件均已满足,如已经收到价款,收到的价款也应确认为一项负债,而不应确认为收入。 企业销售商品应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才能才能确认收入。否则,既使收到货款,也不能确认收入的实现。
    • 183. 另外,企业还会代第三方或客户收取一些款项,如代国家收取增值税,旅行社代客户购买门票、飞机票收取票款等。这些代收款应作为暂收款记入相关的负债类账户,不作为企业的收入处理。 已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应冲减退回商品当期的收入,但资产负债表日及以前售出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退回的,应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处理原则处理。
    • 184. 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 (一)商业折扣 指企业为了促销而给予购货方的一种优惠。商业折扣不影响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不构成最终成交价格的一部分。例如,企业制定的销售政策:某件衣服价格100元,凡是购买10件以上的顾客,便可获得10%的价格优惠。若有一位顾客买了10件,便可只付90%的价格,即付900元。对于企业而言,只确认900元的收入,少收的100元不影响销售收入的计量,不构成最终的商品成交价。
    • 185. (二)现金折扣 指债权人为了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现金折扣在发生时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对于购买方企业而言,实际获得的现金折扣,冲减取得当期的财务费用。(2/10,n/30)
    • 186. (三)销售折让 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销售折让应在实际发生时冲减当期的收入。发生销售折让时,如按规定允许扣减当期销项税额的,应同时用红字冲减“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专栏。 销售业绩: 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
    • 187. 货币资金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s)指的不仅仅是现金,它还包括那些能够很容易直接转化成确定数额现金的资产。 这些资产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又叫有价证券(marketable securities)和应收项目。因为这三种资产互相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我们将在一章的内容里介绍全部这三种资产。这些资产都代表了某种货币形式,金融资源在这些资产种类之间快速地进行流动、转化。
    • 188. 企业主要以三种形式来“存储”货币: 现金、短期投资和应收项目。金融资产之间流动的现金流应收账款现金和等价物有价证券从客户手中收回支付现金将多余现金进行投资出售投资来获得现金
    • 189. 对现金,大多数公司都会这样说:“越少越好。” 一家管理良好的公司会迅速地把每天收到的现金存入银行。 通常,这些现金的主要来源就是收回应收账款。
    • 190. 现金管理规定企业一般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主要办理日常的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 银行开户实行开户许可证制度,企业在银行开立账户时,必须凭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核发的开户许可证办理。 企业不得为还贷、还债和套取现金而多头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不得出租、出借账户;不得违反规定在异地存款和贷款而开立账户。
    • 191.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银行对每一开户企业要编定账号,并在银行业务中专设基本账户进行核算。 企业存入现金时,要填写“送款单”;支取款项时,要用适当的结算方式办理支款手续。
    • 192.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 月度终了,企业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必须逐笔查明原因处理,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银行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开户开户开户开户开户开户开户开户对账单
    • 193. 未达账项未达账项有下列四种情况: (1)企业已收款入账,而银行尚未收款入账的事项。 (2)企业已付款入账,而银行尚未付款入账的事项。 (3)银行已收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款入账的事项。 (4)银行已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付款入账的事项。 处理:
    • 194. 关于坏账 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等。 由于发生坏账而发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 195. 确认坏账损失应符合下列条件:(1)因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 (2)因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 (3)因债务人拒付,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较长时间,并有足够证据证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确认为的坏账一旦重新收回,应及时入账。
    • 196. 存货和销货成本存货成本流转资产负债表资产存货利润表采购成本 (或制造成本)发生时货品销售时收入 销货成本 毛利 费用 净收益
    • 197. 成本流转假设当公司拥有大量本质上相同的存货物品时,会使用成本流转假设(flow assumption)(通常被称为流转假设)。 一旦使用流转假设,公司会决定物品从存货中转移出去的顺序。 有三种流转假设是使用最广泛的:
    • 198. 1.平均成本法。 该方法以平均单位成本对所有的商品(已出售和未出售的商品)进行计价,事实上,平均成本法假设所有物品是按照任意的顺序从存货中转移的。 2.先进先出法。 和它的名称一样,先进先出法指的是售出的商品是最早购买的商品,即存货中最古老的货品。 3.后进先出法。 它指的是售出的商品是最近才购买的商品。剩下的存货仍然是以前购买的存货。
    • 199. 成本流转假设不需要符合公司商品的真实变化情况。当商品几乎是同质的话,哪个商品被出售给客户其实不重要。因此,计算企业售出同质商品获得的收入时,会计师往往认为成本流转比真实的商品变化情况更重要。
    • 200. 适时存货系统: Just-in-time (JIT) inventory system. 适时,指及时购买原材料和零配件来进行生产,通常距离不超过几个小时。 实地盘存: 定期盘存:
    • 201.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固定资产 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从经济性质讲属劳动资料,在价值确认、周转、补偿、更新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 202. 固定资产的特征如下:(1)使用期限较长。其使用期限超过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因此,固定资产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而不是收益性支出; (2)使用寿命有限。这一特征决定了固定资产必须计提折旧,以补偿作为劳动资料的损耗; (3)用于生产经营而不是为了销售。这是固定资产区别于与其他商品、材料等流动资产的重要标志。
    • 203. 固定资产的确认(1)时间标准。根据规定,凡是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资产均应作为固定资产; (2)两项标准。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 凡不属于上述条件以外的劳动资料,应作为低值易耗品管理和核算
    • 204. 固定资产的取得固定资产应按其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 1.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外商投资企业因采购国产设备而收到税务机关退还的增值税款,冲减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 205.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这里的“全部支出”指包括所消耗的材料、人工、其他费用和交纳的有关税金等。 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 206.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 207. 5.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 208. 6.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1)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2)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 209. 7.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1)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2)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入账价值。
    • 210. 8.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3)如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认的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 211. 9.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10.经批准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加上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入账价值。
    • 212.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还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 企业购置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未单独计价的软件,与所购置的计算机硬件一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 213. 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购买和更新固定资产的支出称为资本性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s),记入资产账户,称为“资本化”(Capitalize); 常规的维修、维护、燃料以及其他一些设备使用所必须的费用支出称为收益性支出或收入性支出(Revenue Expenditures),记入费用账户。
    • 214. 折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包括实物损耗、自然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 折旧是一种经济现象,是固定资金运动的形式。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使用中,其价值一方面会随着损耗程度,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以折旧费的形式作为成本、费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会随着产品销售的实现,从销售收入中收回在数量上相当于折旧费的那一部分货币资金,使固定资产得到价值上的补偿。
    • 215. 制度规定,下列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 1.房屋和建筑物; 2.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 3.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4.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 216. 已达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尚未办理峻工决算手续的,应按照暂估价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并调整已计提的折旧额,当期计提的折旧额和对原折旧额的调整,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处理。
    • 217. 不计提折旧的范围: 1.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 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3.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4.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 218. 企业一般应按月提取折旧,使用“月初法”: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总额。应提的折旧总额为固定资产原价减去预计残值加上预计清理费用。
    • 219. 折旧计算的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年限平均法(Straight-line Depreciation) 年限平均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提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 22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00%
    • 221. 例如,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12 200元,预计清理费用500元,预计残余价值1 700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 预计净残值率=(1 200-500)÷12 200=5.74% 年折旧率=(1-5.74%)÷10=9.426% 月折旧率=9.426%÷12=0.7855‰ 月折旧额=12 200×8.2‰=95.83(元)
    • 222. 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方法(Accelerated Depreciation)与平均年限法的区别:年份年折旧费用年份年折旧费用加速折旧平均年限
    • 223. 余额递减法: 折旧费用=剩余账面余额×加速折旧率 加速折旧率有150%,200%等。 中国政府规定,可以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即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 224. 双倍余额递减法特点如下: (1)折旧的基数不是以固定资产原值而是按净值; (2)折旧率按同等条件下直线法(设残值为0)折旧率的双倍计算; (3)由于采用此法,系按净值的一定比率计算,到一定年限后,须改用直线法(否则永远提不完)。
    • 225. 例如,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4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设有净残值200元。则双倍余额法下的折旧率: R=1÷5×2=40%。 改用直线法时的年数为第4年。年 份资产 净值年折旧额累计 折旧额1 2 3 4 54 000 2 400 1 440 864 532 2004 000×40%=1 600 2 400×40%= 960 1 440×40%= 576 (864-200)÷2=332 3321 600 2 560 3 136 3 468 3 800
    • 226. 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其他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 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等。
    • 227. 无形资产的一般特点如下:(1)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无形资产通常表现为某种权力、技术或获取超额利润的综合能力,但不具备实物形态; (2)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能在较长时期内为企业获得经济效益; (3)无形资产是为企业使用而非出售的资产,持有的目的不是为了销售; (4)无形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 228. 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特点是: (1)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的;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3)现时义务的履行通常关系到企业放弃含有经济利益的资产,以满足对方的要求; (4)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或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
    • 229. 企业负债或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代销商品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待转资产价值等。
    • 230.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递延税款等。 长期负债是企业融通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企业除投入资本外,向债权人筹集的可供企业长期使用的资金;长期负债是企业的一项义务,是必须以未来期资产或劳务偿还的经济责任。其特征是:债务金额较大、偿还期限较长、可采用分期偿还方式等。
    • 231. 应交税金一、增值税 增值税是就其货物或劳务的增值部分征税的一种税种。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从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按规定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
    • 232. 准予从销项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包括以下项目: (1)增值税专用发票。实行增值税以后,一般纳税企业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均应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载了销售货物的售价、税率以及税额等,购货方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购入货物已支付的税额,作为扣税和记账的依据。
    • 233. (2)完税凭证。企业进口货物必须交纳增值税,其交纳的增值税在完税凭证上注明。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企业可以作为扣税依据,从销项税中抵扣。 (3)购进免税农产品或收购废旧物资,按照经税务机关批准的收购凭证上注明的价款或收购金额的一定比率计算进项税额,并以此作为扣税和记账的依据。
    • 234. 企业购进免税农产品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按买价和10%的扣除率计算,但纳税人从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免税棉花和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购进的免税粮食,应分别按收购凭证、销售发票所列金额和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购进货物(不包括固定资产)和销售货物所付运输费用也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按运费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但购、销免税货物所付运费不能计算进项税额抵扣。
    • 235. 小规模纳税企业增值税的账务处理小规模纳税企业的特点主要是: (1)小规模纳税企业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一般情况下,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2)小规模纳税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实行简易办法计算应纳税额,按照销售额的6%计算。
    • 236. 从会计核算角度看,首先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货物无论是否具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支付的增值税额均不计入进项税额,不得由销项税额抵扣,而计入购入货物的成本。相应地,其他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劳务支付的增值税额,如果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而应计入购入货物或应税劳务的成本;其次,小规模纳税企业的销售收入按不含税价格计算;另外,小规模纳税企业“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应采用三栏式账户。
    • 237. 例如,Q工业企业核定为小规模纳税企业,税率6%。本期购入原材料,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原材料价款为10万元,支付的增值税额为1.7万元,企业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材料尚未到达。该企业本期销售产品,销售价格总额为20万元(含税),货款尚未收到。购进材料时: 借:物资采购 117 000 贷:应付票据 117 000
    • 238. 销售货物时: 不含税价格=200 000÷(1+6%)=188 679.25(元) 应交增值税=188 679.25×6%=11 320.75(元) 借:应收账款 200 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88 679.25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1 320.75
    • 239. 二、消费税为了正确引导消费方向,国家在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消费税的征收方法采取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两种方法。 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包括:烟、酒及酒精、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小汽车、摩托车等11个税目;有的税目还进一步划分若干子目。
    • 240. 消费税根据不同的税目或子目确定相应的税率或单位税额。例如:粮食白酒税率为25%,摩托车税率为10%等;黄酒、啤酒和汽油、柴油则分别按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确定单位税额,如:黄酒每吨税额为240元,柴油每升为0.1元等。这些应税消费品之所以按重量或体积确定单位税额,而不采用按价格确定税率的办法,是考虑到其社会用量都很大,以销售数量和单位税额来计算纳税,计税方法简便易行,且税款征收多少,只与数量有关,而与价格高低无关。
    • 241. 税 目征收范围计税单位税率(税额)一、烟 1.甲类卷烟包括各种进口卷烟50% 2.乙类卷烟40% 3.丙类卷烟25% 4.雪茄烟25% 5.烟丝30%二、酒及酒精 1.粮食白酒25% 2.薯类白酒15% 3.黄酒吨240元 4.啤酒吨220元 5.其他酒10% 6.酒精5%
    • 242. 三、化妆品包括成套化妆品30%四、护肤护发品8%五、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10%六、鞭炮、焰火15%七、汽油升0.2元八、柴油升0.1元九、汽车轮胎10%十、摩托车10%十一、小汽车 1.小轿车 气缸容量(排气量,下同)在2200毫升以上的(含2 200毫升)8% 气缸容量在1 000毫升—2 200毫升的(含1 000毫升)5% 气缸容量在1 000毫升以下的3% 2.越野车(四轮驱动) 气缸容量在2 400毫升以上的(含2 400毫升)5% 气缸容量在2 400毫升以下的3% 3.小客车(面包车) 气缸容量在2 000毫升以上的(含2 000毫升)22座以下5% 气缸容量在2 000毫升以下的3%
    • 243. 注: ①香皂已停止征收。 ②金银首饰、钻石及钻石饰品消费税由10%的税率减按5%的税率征收。 ③含铅汽油按0.28元/升、无铅汽油按0.2元/升的单位税额征收。
    • 244. 卷烟消费税税率由比例税率调整为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计算应纳税额的复合计税办法。1、定额税率为每标准箱(5 000支,下同)150元。 2、比例税率为: (1)每标准条(200支,下同)调拨价格在50元(含50元,不含增值税)以上的卷烟税率为45%; (2)每标准条调拨价格在50元(不含增值税)以下的卷烟税率为30%; (3)进口卷烟,白包卷烟,手工卷烟,自产自用没有同牌号、规格调拨价格的卷烟,委托加工没有同牌号、规格调拨价格的卷烟,未经国务院批准纳入计划的企业和个人生产的卷烟,一律适用45%的比例税率。
    • 245. 粮食白酒、薯类白酒计税办法由从价定率计算调整为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计算应纳税额的复合计税办法。定额税率为0.5元/斤。比例税率不变。 啤酒消费税税率单位税额已调整。具体为: 1、每吨啤酒出厂价格(含包装物及包装物押金)在 3 000元(含3 000元,不含增值税)以上的,单位税额250元/吨; 2、每吨啤酒出厂价格在3 000元以下(不含增值税)以下的,单位税额220元/吨; 3、娱乐业、饮食业自制啤酒,单位税额250元/吨。
    • 246. 例如,某摩托车生产企业6月份销售给特约经销商某型号摩托车30辆,出厂价30 000元/辆(不含增值税),另外收取包装费500元/辆(不含增值税)。当月应纳消费税税额为: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30 000+500)×30×10% =915 000×10% =9l 500(元)
    • 247. 例如,某啤酒厂8月份销售啤酒100吨,出厂价格2 800元/吨,当月应纳消费税税额为: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100×220 =22 000(元)
    • 248. 例如,某汽车制造厂以自产小汽车10辆换取某钢厂生产的钢材200吨,每吨钢材3 000元。该厂生产的同一型号小汽车销售价格分别为10万元/辆、8万元/辆和5万元/辆,小汽车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计算用于换取钢材的小汽车应纳消费税额。 (以上价格不含增值税)
    • 249.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纳税人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人股和抵偿债务等方面的应税消费品,应当以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计算消费税。因此,该汽车制造厂用于换取钢材的小汽车应纳消费税为: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10×10×5% =5(万元)
    • 250. 三、营业税(一)营业税税目、税率 1.交通运输业: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和装卸搬运5大类,统一执行3%的税率。 2.建筑业: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和其他工程作业5项内容,统一执行3%的税率。 3.金融保险业:贷款、融资租赁、金融商品转让、金融经纪业和其他金融业务、保险。 从2001年起,每年下调一个百分点,分三年将金融保险业的税率从8%降低到5%。农村信用社按5%的税率计征营业税。
    • 251. 4.邮电通信业:统一执行3%的税率。 5.文化体育业:表演、播映、经营游览场所和各种展览、培训活动,举办文学、艺术、科技讲座、讲演、报告会,图书馆的图书和资料的借阅业务和体育比赛,统一执行3%的税率。 6.娱乐业:经营歌厅、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台球、高尔夫球、保龄球场、游艺场等,娱乐业执行5%—20%的幅度税率
    • 252. 7.服务业:代理业、旅店业、饮食业、旅游业、仓储业、租赁业、广告业等,统一执行5%的税率。 8.转让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转让商标权、转让专利权、转让非专利技术、转让著作权和转让商誉,统一执行5%的税率。 9.销售不动产:执行5%的税率。单位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视同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对个人无偿赠送不动产的行为,不征营业税。
    • 253. 营业税按照营业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公式为: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这里的营业额,是指企业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价外费用包括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基金、集资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 254. 四、资源税资源税是国家对在我国境内开采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种。资源税按照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和规定的单位税额计算: 应纳资源税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企业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用以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数量;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
    • 255. 五、土地增值税从1994年起,我国开征了土地增值税。按规定,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均应交纳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按照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征收。 这里的增值额是指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 256. 企业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 计算土地增值额的主要扣除项目有: ①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②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 ③新建房屋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或者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④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 257. 六、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印花税 房产税是国家对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的由产权所有人缴纳的税。 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额计算交纳。没有房产原值作为依据的,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 258. 土地使用税是国家为了合理利用城镇土地,调节土地级差收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加强土地管理而开征的一种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依照规定税额计算征收。 车船使用税由拥有并且使用车船的单位和个人交纳。车船使用税按照适用税额计算交纳。
    • 259. 印花税是对书立、领受购销合同等凭证行为征收的税款,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的交纳方法。应纳税凭证包括: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纳税人根据应纳税凭证的性质,分别按比例税率或者按件定额计算应纳税额。
    • 260. 七、城市维护建设税为了加强城市的维护建设,扩大和稳定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来源,国家开征了城市维护建设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税额为计税依据,分别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同时缴纳。
    • 261. 应交城建税=(应交消费税+应交增值税+应交营业税)×规定税率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7%;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1%。
    • 262. 报表研读:案例:微观与宏观微观:以西安某大型兵器工业报表为实例,进行报表要素与财务状况的分析、研读。 宏观:“上市公司报表分析与上市公司监管”:以近年来中国、美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作为案例,以银广夏、安然、世界通讯公司的会计造假案对两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进一步说明会计报表分析的主要方法;指出常规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现金流分析的基本模型与分析指标。
    • 263. 谢谢!